在数难逃 江铭辉五梦网
在数难逃,原是由在树难逃衍变而成。其典故是:唐朝末年,黄巢起兵抗唐,据说他扬言要杀800万人,以泄他心中的恨。
因此,自他造反之日,所过之地,人畜不留,杀个精光。
相传有一座寺庙,寺内僧侣早已逃跑,仅余一位老和尚看守。一日,老和尚在寺内,听见遥远地方有砍杀声,便寻找躲藏之地。忽然看到,寺内有一棵大树,且树心是中空的,老和尚便钻进去躲藏起来。
不久,黄巢率领人马杀进寺内,而寺内空无一人,大为光火,问手下已经杀了多少人?手下查看记录。禀报说:「报告大王,已杀了七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个了。」
黄巢一想,就差一个人正好八百万人,实在遗憾。便提起大刀对准寺中的大树,说:「就砍这棵树,凑足八百万罢!」,说完,就挥刀用力向树砍去,树应刀声而断。当树断后,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落在地上。正是那位老和尚。(图)
图:黄巢挥刀向树砍去,树应刀声而断,老和尚的人头,落在地上。
此后流传一句话,「黄巢杀人八百万,在数难逃。」
佛教是否相信在数难逃?
佛教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五逆- -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僧、出佛身血,又如毁谤三宝、杀人越货、纵火决堤、强暴妇女等重大的犯罪行为,都是不可变转的罪业。因为这些行为不仅造成他人生命的丧失,并影响社会的安定,所以必须受报。
古来已有「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的谚语。杀生太多,不免引起战争,而相互的残杀与斗争,则会招致兵荒马乱、十家九空、哀鸿遍野等劫难。
恶因若累积到某种程度,便会发生某种灾难,看造业人数的多寡和造业的轻重而定。今生造业不一定今生受报。
「数」不是佛学名词,它也不是数学的数,有点像宿命。屈原于《楚辞》的〈卜居〉内说:「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此数是指占卜之术数,佛教的「劫」是指时间,数与劫结合,便产生「劫数」。
有人基于劫数的观念,认为杀人魔王的出世,不是他们要杀人,而是上天派他们来世间,屠杀那些注定要被杀的人,完成因果报应。但这种说法也有矛盾之处,如果说杀人魔王的诞生是来人间解决众生的因果报应,他们则好比是刽子手行刑杀人,是奉国家的委托而执法,因此基本社上不是造孽。其实,既被称作魔王,就是造孽而非「替天行道」,唯有自然的灾变及人力无从抗拒而遭的劫难,始为「天数」。所以,魔王杀人,是造孽,恶业极重,也是要受恶报的。因此人间的因果报应该非由他人执行,而是借由天灾的报应执行。
佛教认为众生为了逃避劫数,必须修学佛法,去恶向善,广种福田,修学佛法,发菩提心,求成佛道,如此即可免遭受未来的劫数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