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難逃 江銘輝五夢網
在數難逃,原是由在樹難逃衍變而成。其典故是:唐朝末年,黃巢起兵抗唐,據說他揚言要殺800萬人,以洩他心中的恨。
因此,自他造反之日,所過之地,人畜不留,殺個精光。
相傳有一座寺廟,寺內僧侶早已逃跑,僅餘一位老和尚看守。一日,老和尚在寺內,聽見遙遠地方有砍殺聲,便尋找躲藏之地。忽然看到,寺內有一棵大樹,且樹心是中空的,老和尚便鑽進去躲藏起來。
不久,黃巢率領人馬殺進寺內,而寺內空無一人,大為光火,問手下已經殺了多少人?手下查看記錄。稟報說:「報告大王,已殺了七百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個了。」
黃巢一想,就差一個人正好八百萬人,實在遺憾。便提起大刀對準寺中的大樹,說:「就砍這棵樹,湊足八百萬罷!」,說完,就揮刀用力向樹砍去,樹應刀聲而斷。當樹斷後,一顆血淋淋的人頭,落在地上。正是那位老和尚。(圖)
圖:黃巢揮刀向樹砍去,樹應刀聲而斷,老和尚的人頭,落在地上。
此後流傳一句話,「黃巢殺人八百萬,在數難逃。」
佛教是否相信在數難逃?
佛教相信因果論,因果是可以改變的,過去已造的因加上現在的因,可以改變它的結果。佛說:定業不可轉,重業不可救。所謂定業,是造了極大的惡業,如五逆- -殺父、殺母、殺羅漢、破僧、出佛身血,又如譭謗三寶、殺人越貨、縱火決堤、強暴婦女等重大的犯罪行為,都是不可變轉的罪業。因為這些行為不僅造成他人生命的喪失,並影響社會的安定,所以必須受報。
古來已有「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的諺語。殺生太多,不免引起戰爭,而相互的殘殺與鬥爭,則會招致兵荒馬亂、十家九空、哀鴻遍野等劫難。
惡因若累積到某種程度,便會發生某種災難,看造業人數的多寡和造業的輕重而定。今生造業不一定今生受報。
「數」不是佛學名詞,它也不是數學的數,有點像宿命。屈原於《楚辭》的〈卜居〉內說:「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此數是指占卜之術數,佛教的「劫」是指時間,數與劫結合,便產生「劫數」。
有人基於劫數的觀念,認為殺人魔王的出世,不是他們要殺人,而是上天派他們來世間,屠殺那些註定要被殺的人,完成因果報應。但這種說法也有矛盾之處,如果說殺人魔王的誕生是來人間解決眾生的因果報應,他們則好比是劊子手行刑殺人,是奉國家的委託而執法,因此基本社上不是造孽。其實,既被稱作魔王,就是造孽而非「替天行道」,唯有自然的災變及人力無從抗拒而遭的劫難,始為「天數」。所以,魔王殺人,是造孽,惡業極重,也是要受惡報的。因此人間的因果報應該非由他人執行,而是借由天災的報應執行。
佛教認為眾生為了逃避劫數,必須修學佛法,去惡向善,廣種福田,修學佛法,發菩提心,求成佛道,如此即可免遭受未來的劫數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