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分割 江铭辉 五梦网
十七世纪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德国著名天文及数学家克卜勒(J. Kepler)(图1),对黄金分割赞美说:「几何学里有两件宝,一件是毕达哥拉斯定理,另一个是黄金分割。如果把毕达哥拉斯定理比作黄金矿的话,那么黄金分割就是宝石矿了。」现在我们来谈谈黄金分割。
图1:克卜勒(德国人1571~1630年),德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1598年跟随第谷(Tycho Brahe)研究天文,最大成就是发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克卜勒也是早期微积分的先驱者之一,他在〈酒桶新立体几何〉著作中用通俗的语言引入了无穷小的概念。
一、黄金分割的起源
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的数学家提出了这样一个线段分割问题:如图2在线段上寻找一点C,使得长线段CA与短线段CB之比等于全线段AB与长线段AC之比,即满足AC:CB=AB:AC。此线段的作图工具仍然只限于直尺和圆规两种。
图2:黄金分割的问题是如何在线段AB上找一点C,使AC:CB=AB:AC。
二、黄金分割的作法与证明
1.作法:
图3:尤多克萨斯(Eudoxus of Cnidus,希腊人,约公元前408~355年)〈黄金分割〉
这个问题终于由尤多克萨斯(图3)解决了,他的解决方法如下:
如图4,设AB是需要分割的已知线段。以AB为边作正方形ABGD,取AD的中点E,连结EB,并延长DA到F,使EF=EB。以A为圆心,AF为半径画圆,交AB于C,这C点就是所要找的分点。
图4:黄金分割的几何作图
2.证明:
上述的几何作图,证明如下,如图5:
图5:黄金分割的证明
EB2=EF2=(FA+AE)2=FA2+2AE‧FA+AE2……(1)
同时由直角△AEB,知:EB2=AB2+AE2代入(1)的左边,得:
AE2+AB2=FA2+2AE‧FA+AE2……(2)
又,因为2AE=AD,FA=AC;代入(2)得:
AB2=FA2+AD‧AC……(3)
由(3)知正方形ABGD面积=正方形FAHC面积+长方形ACKD面积,所以:
矩形ACKD面积+矩形CBGK面积=正方形FAHC面积+长方形ACKD面积……(4)
由(4),得知:
矩形CBGK面积=正方形FACH面积
因此:CB‧CK=AC2,即CB‧AB=AC2
得AC:CB=AB:AC
三、黄金分割名称的由来
图6-a:达文西(意大利,公元1452~1519年),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家、科学家。成名的画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沙〉。
图6-b:达文西对人体比例的研究
图6:达文西的人体比例研究作品中可看出他对数学比例的重视
AC:CB=AB:AC这个关系式,最初称为“中外比”,第一个将这个比例关系称为“黄金分割”的据说是达文西(Deonardo Da Vinci)(图6)。
达文西是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最杰出的画家,他的名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莉萨〉是世界绘画史上的瑰宝。他和他同时代的画家皆认为几何学与绘画有密切的关系,绘画的精髓是将几何的透视原理表现在图画上。因此他十分注意透视原理及线段间比例的研究。他在充分研究中外比的几何意义后,揭示了中外比在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将它称之为黄金分割。
四、黄金分割矩形
其实一般我们日常生活所用的不是黄金分割,而是黄金分割矩形。所谓 黄金分割矩形就是一个长宽比例为黄金分割比例关系的长方形。例如图7中三种比例的长方形,你认为哪一种看起来较顺眼呢?当然是图(C)。
图7:(a)、(b)、(c)三个正方形,哪一种看起来较顺眼呢?
这感觉也同样发生在阅读的书本及扑克牌的形状上,对于各种不同尺寸比例的书本及扑克牌,也只有像图(c)那种比例才是最赏心悦目的尺寸。
那么我们如何作出“黄金分割”矩形呢?
如图8,G是正形ABCD的一边BC的中点。我们以G为圆心,GD为半径划一圆。这个圆交BC的延长线于F。则ABFE矩形,就是一个黄金分割矩形。
图8:黄金分割矩形绘法
五、黄金分割美学
由于黄金分割是艺术家认为最美的长与宽的比率,是美的基础。所以在古希腊及达文西时代的艺术家都大量使用“黄金分割”或“黄金分割矩形”来作为雕刻、绘画、建筑物、家具设计等。
图9:希腊神话中美丽的阿芙洛蒂特(即罗马的维纳斯:Venus)
例如:古代希腊美女的雕像(图9),伟大的雅典巴特农神殿都符合黄金分割原理(图10)。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美国纽约人朗加(F. A. Lonc)曾量度过65个女子而发现这些女子的身高与由脚趾到肚脐高度之比,其平均值竟是1.618的黄金分割比值。1979年德国的亚提格特(Rudolf Altevgt)在德国的帕斯卡体育馆对207个青年学生(男:175名,女:32名)作身高与脚趾到肚脐的高度之比,其平均比例也是1.618。
图10:公元前第五世纪建造位于雅典的巴萨农(Parthenon)神庙,它的宽与长的比值为1:1.618完全符合黄金分割矩形。
六、黄金分割数学解析
我们在前面已谈过黄金分割的定义,它是如下图11,在线段AB上寻找一点C,使长线段AC与短线段CB之比,等于全线段AB与长线段之比,即满足AC:CB=AB:AC。
图11:黄金分割线段
如果我们用X来代表AC之长,y来代表CB之长,那么上式可写成:
x/y = (x+y)/x 则:X2=Y(X+Y)
移项得X2-XY-Y2=0
这方程式的解是:x/y= (1+51/2)/2≒1.618034。
(a)黄金分割长方形 (b)正方形与小黄金分割长方形
图12:将黄金分割的长方形画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黄金分割的较小长方形
如果我们先画一个长宽边的比例为黄金分割(即1.618034)的长方形,如图12-a,然后将这长方形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个正方形,另一部分仍是个长宽比例为黄金分割的长方形,图12-b。
图13:将一个黄金分割矩形分为一个较小黄金分割长方形及正方形,再继续细分下去,可得一条“对数螺旋线”
倘若用这样的方法继续作下去,便可得到一些更细小的正方形及长宽比例为黄金分割的长方形。当我们作那正方形的内接曲线时,便会得到一条数学上称之为“对数螺旋线”(Logarithmic Spiral)(图13)。对数螺线的极坐标方程式是,它最早是由笛卡尔(R. Descartes法国人,公元1593~1650年)创造的,但对于对数螺线作全面深入研究的是瑞士数学家雅各布‧伯努利(Jacob Bernoulli,瑞士人,公元1654~1705年)(图14)。在雅各布‧伯努利去世后,人们按其遗嘱在其墓碑上鑴刻了一正、
一反两条对数螺线,并附以颂词曰:纵然沧海变为桑田,我仍会回来(Eadem Mutata resurgo)。
图14:雅各布‧伯努利(瑞士,公元1654~1705年)与对数螺线。
在自然界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对数螺旋曲线的存在,例如:蜗牛或某些贝壳动物的硬壳(图15-a)、向日葵花头的种子分布(图15-b)及某类岩石的花纹……等等,都有对数螺旋曲线的纵迹。
图15-a:鹦鹉螺的硬壳 图15-b:向日葵花头的种子
图15:鹦鹉螺的硬壳及向日葵花头的种子是自然界呈现对数螺线的实例。
黄金分割也可用以下的方法来获得:在正五边形ABCDE中(如图16)连结BD、CE交于F,则BD:BF=BF:FD,即BF与FD之比是黄金分割比率。
图16:正五边形,AB=BF且BF:FD之比是黄金分割比。
除此之外,在数学上也发现黄金分割比率(G)以下列各种不同的表示形式出现,例如:
其倒数是0.61803398,它是G-1。此外,G也可写成连分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