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  2010-05-28 黃金分割

 

黃金分割 江銘輝 五夢網
 
十七世紀發現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德國著名天文及數學家克卜勒(J. Kepler)(圖1),對黃金分割讚美說:「幾何學裡有兩件寶,一件是畢達哥拉斯定理,另一個是黃金分割。如果把畢達哥拉斯定理比作黃金礦的話,那麼黃金分割就是寶石礦了。」現在我們來談談黃金分割。
  
 
圖1:克卜勒(德國人1571~1630年),德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1598年跟隨第谷(Tycho Brahe)研究天文,最大成就是發行星運動三大定律。克卜勒也是早期微積分的先驅者之一,他在〈酒桶新立體幾何〉著作中用通俗的語言引入了無窮小的概念。
 
一、黃金分割的起源
 
西元前四世紀,古希臘的數學家提出了這樣一個線段分割問題:如圖2在線段上尋找一點C,使得長線段CA與短線段CB之比等於全線段AB與長線段AC之比,即滿足AC:CB=AB:AC。此線段的作圖工具仍然只限於直尺和圓規兩種。
  
        圖2:黃金分割的問題是如何在線段AB上找一點C,使AC:CB=AB:AC。
二、黃金分割的作法與證明
1.作法:
  
         3尤多克薩斯(Eudoxus of Cnidus,希臘人,約西元前408~355年)〈黃金分割
 
這個問題終於由尤多克薩斯(圖3)解決了,他的解決方法如下:
如圖4,設AB是需要分割的已知線段。以AB為邊作正方形ABGD,取AD的中點E,連結EB,並延長DA到F,使EF=EB。以A為圓心,AF為半徑畫圓,交AB於C,這C點就是所要找的分點。
  
圖4:黃金分割的幾何作圖
2.證明:
上述的幾何作圖,證明如下,如圖5:
 
圖5:黃金分割的證明
EB2=EF2=(FA+AE)2=FA2+2AE‧FA+AE2……(1)
同時由直角△AEB,知:EB2=AB2+AE2代入(1)的左邊,得:
AE2+AB2=FA2+2AE‧FA+AE2……(2)
又,因為2AE=AD,FA=AC;代入(2)得:
AB2=FA2+AD‧AC……(3)
由(3)知正方形ABGD面積=正方形FAHC面積+長方形ACKD面積,所以:
矩形ACKD面積+矩形CBGK面積=正方形FAHC面積+長方形ACKD面積……(4)
   由(4),得知:
   矩形CBGK面積=正方形FACH面積
   因此 :CB‧CK=AC2,即 CB‧AB=AC2
    得 AC:CB=AB:AC
三、黃金分割名稱的由來
  
圖6-a:達文西(義大利,西元1452~1519年),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藝術家、科學家。成名的畫作有:〈最後的晚餐〉、〈蒙娜麗沙〉。
  
圖6-b:達文西對人體比例的研究
圖6:達文西的人體比例研究作品中可看出他對數學比例的重視
AC:CB=AB:AC這個關係式,最初稱為“中外比”,第一個將這個比例關係稱為“黃金分割”的據說是達文西(Deonardo Da Vinci)(圖6)。
達文西是文藝復興後期意大利最傑出的畫家,他的名作〈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是世界繪畫史上的瑰寶。他和他同時代的畫家皆認為幾何學與繪畫有密切的關係,繪畫的精髓是將幾何的透視原理表現在圖畫上。因此他十分注意透視原理及線段間比例的研究。他在充分研究中外比的幾何意義後,揭示了中外比在藝術中的重要地位,將它稱之為黃金分割。
四、黃金分割矩形
 
       其實一般我們日常生活所用的不是黃金分割,而是黃金分割矩形。所謂 黃金分割矩形就是一個長寬比例為黃金分割比例關係的長方形。例如圖7中三種比例的長方形,你認為哪一種看起來較順眼呢?當然是圖(C)。
  
          圖7:(a)、(b)、(c)三個正方形,哪一種看起來較順眼呢?
 
這感覺也同樣發生在閱讀的書本及撲克牌的形狀上,對於各種不同尺寸比例的書本及撲克牌,也只有像圖(c)那種比例才是最賞心悅目的尺寸。
那麼我們如何作出“黃金分割”矩形呢?
如圖8,G是正形ABCD的一邊BC的中點。我們以G為圓心,GD為半徑劃一圓。這個圓交BC的延長線於F。則ABFE矩形,就是一個黃金分割矩形。
 
圖8:黃金分割矩形繪法
 
五、黃金分割美學
由於黃金分割是藝術家認為最美的長與寬的比率,是美的基礎。所以在古希臘及達文西時代的藝術家都大量使用“黃金分割”或“黃金分割矩形”來作為雕刻、繪畫、建築物、傢俱設計等。
  
圖9:希臘神話中美麗的阿芙洛蒂特(即羅馬的維納斯:Venus)
例如:古代希臘美女的雕像(圖9),偉大的雅典巴特農神殿都符合黃金分割原理(圖10)。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美國紐約人朗加(F. A. Lonc)曾量度過65個女子而發現這些女子的身高與由腳趾到肚臍高度之比,其平均值竟是1.618的黃金分割比值。1979年德國的亞提格特(Rudolf Altevgt)在德國的帕斯卡體育館對207個青年學生(男:175名,女:32名)作身高與腳趾到肚臍的高度之比,其平均比例也是1.618。
 
圖10:西元前第五世紀建造位於雅典的巴薩農(Parthenon)神廟,它的寬與長的比值為1:1.618完全符合黃金分割矩形。
六、黃金分割數學解析
我們在前面已談過黃金分割的定義,它是如下圖11,在線段AB上尋找一點C,使長線段AC與短線段CB之比,等於全線段AB與長線段之比,即滿足AC:CB=AB:AC。
  
圖11:黃金分割線段
 
如果我們用X來代表AC之長,y來代表CB之長,那麼上式可寫成:
x/y = (x+y)/x 則:X2=Y(X+Y)
移項得X2-XY-Y2=0
這方程式的解是:x/y= (1+51/2)/2≒1.618034。
  
(a)黃金分割長方形                 (b)正方形與小黃金分割長方形
圖12:將黃金分割的長方形畫成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黃金分割的較小長方形
 
如果我們先畫一個長寬邊的比例為黃金分割(即1.618034)的長方形,如圖12-a,然後將這長方形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個正方形,另一部分仍是個長寬比例為黃金分割的長方形,圖12-b。
  
圖13:將一個黃金分割矩形分為一個較小黃金分割長方形及正方形,再繼續細分下去,可得一條“對數螺旋線”
 倘若用這樣的方法繼續作下去,便可得到一些更細小的正方形及長寬比例為黃金分割的長方形。當我們作那正方形的內接曲線時,便會得到一條數學上稱之為“對數螺旋線”(Logarithmic Spiral)(圖13)。對數螺線的極坐標方程式是,它最早是由笛卡爾(R. Descartes法國人,西元1593~1650年)創造的,但對於對數螺線作全面深入研究的是瑞士數學家雅各‧伯努利(Jacob Bernoulli,瑞士人,西元1654~1705年)(圖14)。在雅各‧伯努利去世後,人們按其遺囑在其墓碑上鑴刻了一正、
一反兩條對數螺線,並附以頌詞曰:縱然滄海變為桑田,我仍會回來(Eadem Mutata resurgo)。
  
圖14:雅各‧伯努利(瑞士,西元1654~1705年)與對數螺線。
在自然界中,我們到處可以看到對數螺旋曲線的存在,例如:蝸牛或某些貝殼動物的硬殼(圖15-a)、向日葵花頭的種子分佈(圖15-b)及某類岩石的花紋……等等,都有對數螺旋曲線的縱跡。
  
圖15-a:鸚鵡螺的硬殼          圖15-b:向日葵花頭的種子
圖15:鸚鵡螺的硬殼及向日葵花頭的種子是自然界呈現對數螺線的實例。
 
黃金分割也可用以下的方法來獲得:在正五邊形ABCDE中(如圖16)連結BD、CE交於F,則BD:BF=BF:FD,即BF與FD之比是黃金分割比率。
  
圖16:正五邊形,AB=BF且BF:FD之比是黃金分割比。
除此之外,在數學上也發現黃金分割比率(G)以下列各種不同的表示形式出現,例如:
   

其倒數是0.61803398,它是G-1。此外,G也可寫成連分數形式: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