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家  2010-03-31 畢卡索 <現代畫立體主義宗師>

 

畢卡索 <現代畫立體主義宗師> 江銘輝 五夢網
   

 圖1:畢卡索(Palbo Ruiz  Picasso,西班牙,1881~1973)

 
圖2:年輕時的畢卡索
西元1881年10月25日,畢卡索(圖1、2)生於西班牙的馬拉加(Malaka),馬拉加是西班牙的重要海港,一座典型的地中海城市。它有宜人的氣候和大好的陽光·,醉人的空氣和暖洋洋的海水,這些都成為畢卡索生命的要素。
畢卡索的父親荷塞(Jose Ruiz Blasco)是個美術老師,在城裡的藝術學校擔任教師,也是畢卡索繪畫的啟蒙老師,所以畢卡索繪畫起步很早。到了十三歲,他的父親覺得畢卡索繪畫的天份很高,又肯努力,於是把自己畫箱的畫筆都讓給他,把自己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畢卡索的母親瑪麗亞.畢卡索,他後來正是因使用母親的姓氏而譽滿天下。
 
1895年,畢卡索七歲的妹妹康琪塔死於白喉,這件事成了畢卡索一生中陰影,畢卡索14歲時,舉家遷往·巴塞隆納(Barcelona),父親荷塞要去那裡的藝術院校任教,這座學院叫猶特華,也是荷塞希望愛子能進人的學校。這所學校原先規定要進高級班必須滿20歲才能入學,但畢卡索的父親說服學校讓畢卡索參加跳級考試,而畢卡索在一星期內完成了一般學生需要一個月完成的考試,當時年僅十三歲的畢卡索並獲得了評審委員會的極度肯定。父親在家附近租了一個小房間讓畢卡索獨自工作,並一天內多次檢查畢卡索的畫作,這使得父子經常爭吵。
後來畢卡索的父親和叔父決定把畢卡索送到西班牙一流的藝術學校--馬德里Madrid聖費爾南多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of San Fernando1897,十六歲的畢卡索獨自一個人前往馬德里。但討厭正規教育的畢卡索在註冊後經常翹課。且被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Prado的繪畫所吸引,像是迪亞哥.委拉斯蓋茲Diego Velázquez法蘭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Goya法蘭西斯科.蘇爾瓦蘭Francisco Zurbarán的作品。畢卡索特別崇拜埃爾.格雷考El Greco的作品,諸如拉長的肢體、醒目的顏色、神秘的面容的特色,都深深的影響著畢卡索的畫風。
這段日子,他創作了大量的作品,經常使用別人絕不會用的方式畫出。他也聽到許多巴黎的事情,這是畫家所懂景富有魅力的城市。
結束了在馬德里的進修後,190019歲的畢卡索到達嚮往已久的藝術之都巴黎。他在巴黎遇見了當地記者兼詩人馬克思.雅各Max Jacob。雅各幫助人生地不熟的畢卡索瞭解、學習當地的語言與文學作品,並成了畢卡索的第一位巴黎友人。 
 
 
藍色時期:
 
1901,畢卡索前往馬德里,在馬德里的頭五個月,畢卡索在他的無政府主義朋友法蘭西斯.狄.艾許埃茲.索勒(Francisco de Asís Soler)創辦的《青年藝術》雜誌工作,索勒負責撰寫文章,而畢卡索則負責刊物的插圖,大部分是無情漫畫以及憐憫窮人的作品。第一份刊物於1901出版,同時,畢卡索開始在畫作簽下Picasso,取代原先的簽名Pablo Ruiz y Picasso。這段期間畢卡索不斷往來331巴賽隆納巴黎之間,畫賣不出去,生活窮困,寒冷的冬天,沒有燃料甚至於將他的水彩畫燒掉取暖,這時期畢卡索受到摯友卡洛斯.卡薩吉馬斯自殺的影响,他的畫,又藍、又冷充滿淒涼,所以大家稱他這個時期的作品為「藍色時期」,時間是1902年到1904年。 
藍色時期"最大幅的油畫之一是《生命》(圖3),其它名畫有畢卡索《自畫像》(圖4)。畫完《生命》畢卡索畫了一幅肖像畫(圖5),當然還是監色的。但嘴唇上飽滿的紅色,是過去所沒有的,這是一個嶄新的前兆。
  
圖3:生命
     
4:自畫像
 
5蘇珊.布洛克肖像Portrait of Suzanne Bloch1904
 
玫瑰時期
 
1904,在一場暴風雨當中,畢卡索遇見了波希米亞的為藝術工作的模特兒Fernande Olivier)並相戀,畢卡索因而開創了玫瑰時期,畢卡索受到二人之間的甜蜜關係影響,大量使用鮮明、樂觀的橘、粉紅色系,題材多描繪著馬戲團的人們、雜技表演者與丑角,並成了畢卡索的個人特色之一。而1904年被視為是藍色時期與玫瑰時期之間的過渡期,並有多幅關於她的畫作。在獲得一些聲望與機會後,費爾南德因與畢卡索相處不好而離開了,再加上父親過世,使得畢卡索非常沮喪,認識了被他稱為伊娃.穀維費爾南德.奧利弗瑪賽兒.漢伯特。畢卡索在體派時期創作了許多對伊娃表示愛意的作品。然而,1915,伊娃不幸病逝,畢卡索因此十分傷心。這就是有名的畢卡索「玫瑰色」時期,時間是1904年到1907年。這時期的成名作品如「雜技藝人一家(圖6拿着烟斗的男孩(圖7),玫瑰時期的畢卡索被認為受到了法國的影響,而藍色時期則被認為受到了來自西班牙的影響,儘管這兩種風格都出現於畢卡索居住在巴黎的時期。
  
圖6:雜技藝人一家
 
7拿着烟斗的男孩
 
立體派時期
1904年以後,買畢卡索畫的人逐漸增多,很多名作家、詩人、畫家、畫商,都成了他的好朋友,畢卡索的聲名開始在巴黎散播出來,同時由於交通與考古學的發達,很多過去沒注意的非洲古時候面具、原始雕刻,都在巴黎展出,受到畫家的重視。1906年,畢卡索在羅浮宮看到伊比利亞半島黑人的彫塑展,印象深刻畢卡索除受了原始藝術影響外,另一件轟動巴黎的是1907年舉辦的賽尚回顧展,賽尚是後期印象派大師,大半時間住在鄉下,過著隱居繪畫生活,他寫信給平朋友說;「我畫自然景物時,將它當作圓筒、球體處理,一切依照遠近法配置。」
 
原始藝術、賽尚的繪畫與理論,使他於1907年創作了立體派,他的朋友們都認為他瘋了。1907年畢卡索開始畫第一幅立體畫作「亞維濃的姑娘們」(圖8)這幅畫上面畫有5個女人,畢卡索把這些女人的人性和感覺,抽象畫了,成為他創造立體派風格的里程碑。畢卡索的立體派,基本上不是純美學的,走向理性的、抽象的,將物體重新構成,組合,帶給人更新、更深刻的感受。
 
圖8:亞威農的姑娘
 
畢卡索的「立體派」時期,時間是1907年到1916年。 
古典時期
 
隆隆的大炮聲打破了世界的平靜,1914年9月,德軍通過中立的比利時,進入巴黎城郊,畢卡索所熟悉的世界在戰爭的頭幾個月就整個地消失了,朋友們紛紛離去。冬天來臨時,他的作品數量驚人地減少,而且都變得十分嚴肅。1917年,一個俄國芭蕾舞團在羅馬表演,畢卡索被朋友說服去義大利擔任舞臺和服裝設計。緊張的工作之餘,他和演員們在月光下散步,一位叫奧佳的演員深深地吸引了他。第二年,他與奧佳在巴黎舉行了婚禮。兩年後,奧佳為畢卡索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小保羅。小保羅出生之後幾天,他的父親就畫了一張他在吸奶的貪婪相,開始了此後一長串這類充滿親情愛意的素描,而在同時,一整個系列的巨大、神聖的母性作品也開始出現了。1923午,畢卡索出發到南方的小漁村去尋求他的孤獨,在小漁村,他的畫有:沉靜秀美的女人、小丑、吹排蕭的人、拿扇子的女人圖9,表現出一種典雅的古風,並展開古典時期的作品。
 圖9拿扇子的女人
在此一時期,畢卡索對劇場、舞台相當投入,多次為芭蕾舞台作設計。這時期的作品,一方面有「回歸秩序」的古典風格,另一方面許多作品仍帶立體主義風格,而且是一種更自然與靈活的立體風格。他說:「每次我有東西想要說,我就以我覺得最好的方法來說它。不同的主題需要不同的方法,這與演化或進步無關,而是想要表達的思想與表達方法之間的協調。」
 
畢卡索的「古典時期」時期,時間是1917年到1924年。
 
 
蛻變時期(又稱變形時期)
1925年後畢卡索使用多種風格作畫,強調曲線或雕刻質感,並且嘗試製作金屬雕塑,版畫和書籍插畫作品也不在少數。
例如:用抽象的線條來表現出幼兒的初學步,圖中的孩子因要保持平衡而扭曲了臉龐;將母親的臉部平面化,以顯現出她彎腰的動作。畢卡索把孩子身軀的比例放得很大但卻步履蹣跚,用意在:每個孩子的第一步無論走得多笨拙,但卻是值得紀念的(圖10)。其他著名的有鏡前的女孩(圖11)、夢(圖12)
 
圖10:嬰兒
 
圖11:鏡前的女孩
 
圖12:夢
這時期是1925年到1936
戰爭後期
在故鄉西班牙燃燒著戰火的1937年,畢卡索畫了他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格爾尼卡》(圖13), 那一年德國飛機襲擊了不設防的格爾尼卡,死者一千多人,傷者八百多人整座城市完全被毀。消息傳到巴黎,畢卡索立刻以畫筆為武器投入了戰鬥。
在作畫的同時,畢卡索寫了一篇聲明稿:西班牙的戰亂是反動勢力對抗人民、對抗自由的爭鬥。身為藝術家,我的一生只不過是一場抗拒反動勢力、對抗自由的爭鬥。即使只有片刻,請問我會同意反動勢力和邪惡?數周後,《格爾尼卡》完成了。慘叫的母親,嘶叫的馬匹、作品充滿憤怒與哀傷的氣氛。它長20英尺,高12英尺。灰色、白色、黑色的畫面,死寂而又充滿了哀號。畫面充滿了震憾人心的感情色彩,是對德國及義大利法西斯侵略西班牙的一種抗議,是對所有戰爭、壓迫的一種抗議。
  
13:格爾尼卡
1940年,德國人佔領了巴黎,蓋世太保到處搜尋猶太人,而畢卡索也被懷疑有部分猶太血統,他的作品在佔領區內被查禁,當戰爭變得更黑暗時,畢卡索閉門不出,在家裡作畫,因此戰爭期間,酒館裡就很少看到他的影子。
這時期是1937年到1953 
 
晚年時期
1940年,希特勒法西斯匪徒攻佔了法國首都巴黎。當時畢加索心情沉悶地坐在他的畫室裏,這時有人敲門,來者是鄰居老人,只見老人手捧一隻鮮血淋漓的鴿子,向畢加索講述了一個悲慘的故事。原來老人的孫子養了一群鴿子,被慘無人道的法西斯匪徒把他扔到了樓下,慘死在街頭,還用刺刀把鴿籠裏的鴿子全部挑死。老人講到這裡,對畢加索說到:「先生,我請求您給我畫一隻鴿子,好紀念我那慘遭法西斯殺害的孫子」。 隨後,畢加索懷著悲憤的心情,揮筆畫出了一隻飛翔的鴿子--這就是“和平鴿”的雛形。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年10月畢卡索加入法國共產黨,1950年11月,共產黨在巴黎召開世界和平大會,畢加索又欣然揮筆畫了一隻啣著橄欖枝的飛鴿(圖14),象徵著和平,作為對大會的紀念世人稱贊不己,各國紛紛發行紀念郵票(圖15)。當時智利的著名詩人聶魯達把它叫做"和平鴿",由此,鴿子才被正式公認為和平的象徵。
 
 
14:畢加索的和平鴿

 

15:各國和平鴿的紀念郵票

 

晚年的畢卡索對雕塑和陶瓷器很感興趣,開始此一領域的探討,這時期,成百成千的陶瓷從他手中產生出來,鴿子、貓頭鷹、古希臘人、繪有牧神、野牛、太陽的碟子,使他的藝術技巧又創另一高峰。
 
畢卡索不斷探索的一生終於走到了盡頭,1973年他平靜地死在自己的床上,死在一大堆畫作加收藏的中間。他的一生就像一個太陽猛烈地燃燒著自己,照亮人們,被世人稱為20世紀的藝術大師,當之無愧。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