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史密斯(经济学之父) 江铭辉 五梦网
图1: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苏格兰,1723~1790)
图2:亚史密斯全身像
亚当史密斯(图1、2)被公认是现代经济学的创始人,他于1723年生于苏格兰东部一个叫克科底(Kirkcaldy)的海港,父亲是一位海关官员,在大约4岁时,他曾被吉普赛人拐走,不过很快便被他的叔叔救回。先后在1737年及1740年进格拉斯哥(Glasgow)大学及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读书,他在1746年离开了牛津大学。1748年他在亨利·霍姆(Henry Home)的赞助下开始于爱丁堡演讲授课。最初是针对修辞学和纯文学,但后来他开始研究「财富的发展」,在大约1750年时他认识了戴维·休谟,两人成为亲密的好友。后来他认识了苏格兰启蒙运动推手的人物。1751年担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及副校长。
他先教逻辑学,后来成为伦理学教授。并于1759年出版「伦理感情理论」,使其成为英国有名的哲学家,但这本书并不是他的传世之作。当时经济学只不过是伦理、哲学领域的一小部分。幸运的他是一位受欢迎的教授,因为他是一位受欢迎的教授,因此薪水甚高(因为当时的格拉斯哥大学教授的薪水是由选课学生的人数来决定)。
在拉斯哥大学教授30年后,史密斯接到一个高薪的工作,担任一个苏格兰青年贵族布雪鲁克公爵(Duke of Buccleuch)的家庭教师,陪他去法国留学(这是当时的风气),他对留在法国的日子感到厌倦,因此那几年史密斯展开「国富论」的写作。
他的「国富论」,经过20年心血,终于在他53岁(1776年)问世。此书刚一出版,即获无数的赞美。这本书所以受到群众欢迎的原因,不只因为作者是闻名天下的教授,而且书中充满他搜集的丰富资料和多年的研究心得。他说:「国家的财富乃是由于全体国民致力于追求个人的利益,累积而成。个人在讲求自己利益时,也促进了群众的福祉。」
他更进一步表示,这种促进了群众的福祉,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冥冥之中主宰一切。且这只看不见的手,比政府的力量还大。因此他认为政府在经济政策方面,管得愈少愈好。
这本书有四个观念要强调的,就是个人追求自己利益的那一只看不见的手(图3)、有所得必有所失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及分工合作和自由贸易经济。
图3:亚当史密斯骨国富论「一只看不见的手」,一面增加国家的财富,却造成庞大失业问题。
一、看不见的手
亚当史密斯强调个人追求自己利益在增进了群众的福祉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他认为个人追求自己利益的那一只看不见的手将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譬如:某一天晚上,你抵达一个陌生的城市,你不用担心饥饿,你可以进餐馆吃到一顿丰盛的晚餐,因为想赚钱的人,自然会开设餐厅、咖啡厅欢迎你。
又如我们不能借着向肉贩、啤酒商、或面包师傅诉诸兄弟之情而获得免费的晚餐,相反的我们必须诉诸于他们自身的利益。我们填饱肚子的方式,并非诉诸于他们的慈善之心,而是诉诸于他们的自私。我们不会向他们诉诸我们的处境为何,相反的我们会诉诸于他们的获利。
二、机会成本
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养鸡的机会成本便会是放弃养猪的收益。假设养猪可以获得10万元,养鸡可以获得12万元,那么养猪的机会成本是12万元,同样的,养鸡的机会成本则为10万元,因此他只好养鸡(机会成本为10万元,损失最少,获得利益最大)。农民在他有限的农地下,选择饲养家畜。他选择养猪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又称为「替代性成本」,就是俗语的「有得必有失」。也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下的选择,作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即损失最少者。例如,有一位就不能选择养
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在家里看电视剧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譬如上述农人的养鸡,但有些机会成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这些大部分属于心理上的因素,例如选择在之间的选择。在图书馆看书学习的机会成本是少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享受电视剧的机会成本是失去了在图书馆看书学习所得到的东西。二者之间的拿内捏,完全视个人明智的选择。机会成本中最有名的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图4)的「武器竞赛」机会成本论,他说:「每一支造好的枪,每一艘下水的战舰,每一枚发射的火箭,都是牺牲人民粮食、衣服得来,穷兵黩武的世界,不仅只消耗财物,也消耗劳动者的汗水、科学家的才智、以及下一代的希望……这绝不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方式。」
图4:美国总艾森豪威尔
三、分工合作
国富论除了主张私人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强调分工合作的重要。亚当.史密斯对提倨高度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具有莫大贡献。提高效率之因素很多,有时是因为生产线的集中,有时则由于专美化的从业人员.有时则和地域性事长某种特殊工业和贸易有开。「各地实施工业化生产方式以来,不仅生产量显著提高,工人技艺也大有精进,最主要得力于分工合作的成功。」
亚当.史密斯在收集写作资料之时,曾经到一家大头针的工厂,观察工厂作业的情况,并阐述分工的好处,他说:
一个人将铁丝拉长.另一个人专门作铁丝拉直的工作.第三个负责切段,第四个负责削尖,第五个专司琢磨尖顶的工作,好和钉头接合,光是大头针的钉头就需要二至三道程序。此外接合、漂白都是相当繁琐的工作……。
史密斯估计这样的工作让十个人分工合作,每天可生产48000根大头针,平均每个人每天的生产量为4800根,若是完全交由一个人来做,每天只能生产1到20根不等的数量。我们从这段叙述可以知道,英国很早就有生产线的例子,但一般人至今还是认为生产线是本世纪初期亨利.福特的创举。市场需求量愈大.就需要更精细的分工,和用大量的劳工从事大量生产。
四、自由贸易经济
亚当.史密斯并提出反对关税和反对限制贸易的论点,并主张无论国家或国际间在货品的交易上都应享有最高的自由,让市场作无限度的开发(符合现在的自由贸易观念)。如此自由企业制度的另一面可放宽个人追求私人利益的自由,使他的营利范围不仅限于国内,同时还发展到国际间。贸易自由和企业自由产生皆大欢喜的结果,让每个人各展所长,各取所需。
史密斯死后英国感念他对经济学的贡献,将他的头像印在2007年3月13日发行的二十元英镑的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