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内(印象派之父)简体 江铭辉五梦网
图1:莫内(Claude Monet,法国,1840~1926)
莫内(图1)生于1840年11月14日的巴黎,是法国一位杂货批发商的第二个儿子。小时后因母亲有歌唱天赋,身受音乐的熏陶,但对于绘画更感兴趣。除了正常绘画课以外,常常自己画些肖像、漫画。1857年1月28日,莫内的母亲去逝,这时他16岁,便辍学和勒卡德姑姑(Marie Jeanne Lecadre,寡妇没有孩子)住在一起,他的姑姑也是位画家,允许莫内进到她的画室学画,此时莫内,鬼灵心机,已经知道把自己的漫画署名「O, Monet」和成名画家的画摆在一起出售,赢得小小声誉。
1859年,他认识一位印象派大师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其后1862年,他与格莱尔(Charles Gleyre)学画,因而认识雷诺阿(Pierre August Renoir),西斯莱(Alfred Sisley)、巴齐依(Frederic Bazille)等人,互相结伴写生,讨论切磋,奠定印象派理论基础。1865年莫内的二幅风景画入选沙龙,并受到好评,这是莫内走向大自然,开始取得成果的第一步。1865年5月莫内创造了一幅巨画<草地上的午餐>,此画与马奈(Edouard Manet)的画同名,高兴的写信给他的好朋友巴齐依,可惜没有将此画送到1866年的沙龙展示。
之后,他又创作与真人一般大小的肖像<穿绿群的女人>,模特儿是年轻的卡密儿.唐斯约(Camille Doncieux)(图2)。卡密儿后来成为他的第一任妻子,为他生了二个孩子,但在他39岁(1879年)时去逝了。1867年他完成了<庭院里的女孩>(图3)画中他描绘了一群衣着华贵的女子在花丛和树下游戏,他的这幅画并不是想说明什么思想,主要目的是如何表现在阳光照耀下,树木、花草和人物衣服的变化,莫内怀着非常大的希望将它送去1867年的沙龙参展,可惜落选了。
图2:<日本女子>,1875~76绘,模特儿是卡密儿。
图3:<庭院里的女孩>,1866~67绘
从1869年起,莫内的作品很难再入选法国官方的沙龙,他的画既不能在沙龙展出,又卖不出去,且他的父亲又反对他与卡密儿结婚,生活越来越困苦。甚至于一度投江自杀,幸运被救起。1874年他与志同道合的画家、雕塑家共30名,联合举办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日出印象>(图4)是莫内参展的一幅画,也是画展目录的封面,印象派也因此画而得名。
图4:<日出印象>,替印象派创立门号,1872年画,第一届印象派的目录封面。
这幅画画的是阿弗尔港的早晨,雾气蒙蒙,太阳刚刚破雾,海上波光粼粼。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其实这幅画创作日期是二年前,即1872年。1874年参展时才由莫内取名叫<日出印象>,可是官方的一些评论家仍嘲讽<日出印象>,说它好像一张低劣的壁纸,因为官方评论家低俗的嘲弄,莫内和他的朋友的作品,很难出售,生活更加困苦。
1879年爱妻卡蜜儿去逝,由他抚养二个未成年的孩子,接着1876年及1877年连续举办第二、第三届印象派画展,莫内的画逐渐受到好评。1880年以后,莫内的生活和艺术开始有了新的转机,情况逐渐转好。
1883年这时莫内42岁,和艾丽斯(Alice)小姐(后来于1892年节与莫内结婚,成为莫内第二任妻子,1911年去逝),离开巴黎到40公里外的吉维尼(Giverny)居住, 1890年与同年出生的罗丹(August Rodin)举办联展,获得好评,建立良好的声名,经济状况开始大为好转,他把所租的房子连同院子一起买了下来。此后有一段时间,莫内足不出门,画起房子附近的干草堆,果然在1990~1991年,画出举世闻名的作品<干草堆>(图5,获得强烈争相收购,所有的画都以高价卖到美国,1890年5月「莫内近期作品」展在杜郎.鲁埃画廊举行(Paul Durand Ruel),展出15幅<干草堆>,由吉弗鲁瓦(Gustave Geffroy)为画展的画册写序,毕沙罗由衷的赞叹说:「他的画,在我看来,光彩夺目,刊堪称大师之作」。
图5:<干草堆>,夏末的晚上,1990~1991年绘。
后来他开始建造一个水上花园,以利他研究水光泛影、晨曦、霎雾、夕阳等景象,1892年,他建造了一个温室栽花;不久又买下了一块离住宅不远的地基,想把吉维尼村附近的河水引进他院子里的一个人工的池塘。这样,形成了一座"水上花园"。但这个计划因河水问题受到当地人的反对。莫内费尽了周折,才如愿以偿。后来,他又在池塘中架设一座日本式小桥,池塘的周围种植垂柳和多种花卉;在池塘里则繁殖了睡莲。莫内把整个身心都投在这个池塘和他的睡莲上面了,睡莲成了他晚年描绘的主题(图6)。
图6:<睡莲池>,1900年绘
此后27年里,他几乎再也没有离开过「睡莲」这个主题。 1900年底,初次展出他一系列的《睡莲》作品,共13幅。画上的睡莲隐隐现现,浮在水面延绵不绝。那座日本式拱桥在他的画上已覆盖着索藤;池岸的背景是一片翠绿。
1909年5月,巴黎的画廊里又看到他的48幅《睡莲》作品,人人为之拍手叫绝。1911年5月,莫内遭受非同小可的打击,他的第二任妻子艾丽斯死了;紧接着医生诊出他的右眼患有退化性白内障。从此,莫内开始与他那悲剧性的生命斗争时期,他想以最大的毅力来画完《睡莲》,与即将到来的失明威胁相抗衡。他开始一连几个小时呆坐在这座宁静的水上花园里,观察水面。1914年,他又计划在住所的东北角建造第三个画室,以便在那里架起高183厘米长366厘米的巨大画布。这巨大的画幅整整花去他12个年头。不过,这次他不再把画面分割成单幅,而让它构成一个连续体。当宏大的<睡莲>(图7)连作安装在巴黎奥朗热利博物馆一间圆形厅内四壁时,无边无际的池水与莲叶在富有装饰情趣的环形油画中展现出来,环绕在观众的周围,使人顿生一种奇幻的感觉。
图7:<睡莲>1914~1917年绘
1926年12月5日正午,莫内在自己的寓所(巴黎维吉尼村)去世,享年84岁。临终前,他嘱咐把他的《睡莲》连作赠送给国家。由于《睡莲》油画环形连作的独特与宏伟,当它被安装在奥朗热利的椭圆形博物馆内时,人们把它称作"印象派的西斯庭教堂"。如今法国政府在吉维尼村他的池塘边建造了一座圆厅型的博物馆,厅内四壁陈列着《睡莲》系列作品。这些作品环绕着观众周围,池水和莲叶无边无际,虚幻缥缈,让人们好像飘浮在水面上,十分奇幻和迷人,这也使博物馆成为了巴黎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