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內(印象派之父) 江銘輝 五夢網
圖1:莫內(Claude Monet,法國,1840~1926)
莫內(圖1)生於1840年11月14日的巴黎,是法國一位雜貨批發商的第二個兒子。小時後因母親有歌唱天賦,身受音樂的薰陶,但對於繪畫更感興趣。除了正常繪畫課以外,常常自己畫些肖像、漫畫。1857年1月28日,莫內的母親去逝,這時他16歲,便輟學和勒卡德姑姑(Marie Jeanne Lecadre,寡婦沒有孩子)住在一起,他的姑姑也是畫家,允許莫內進到她的畫室學畫,此時莫內,鬼靈心機,已經知道把自己的漫畫署名「O, Monet」和成名畫家的畫擺在一起出售,贏得小小聲譽。
1859年,他認識一位印象派大師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其後1862年,他與格萊爾(Charles Gleyre)學畫,因而認識雷諾瓦(Pierre August Renoir),西斯萊(Alfred Sisley)、巴齊依(Frederic Bazille)等人,互相結伴寫生,討論切磋,奠定印象派理論基礎。1865年莫內的二幅風景畫入選沙龍,並受到好評,這是莫內走向大自然,開始取得成果的第一步。1865年5月莫內創造了一幅巨畫<草地上的午餐>,此畫與馬奈(Edouard Manet)的畫同名,高興的寫信給他的好朋友巴齊依,可惜沒有將此畫送到1866年的沙龍展示。
之後,他又創作與真人一般大小的肖像<穿綠群的女人>,模特兒是年輕的卡密兒.唐斯約(Camille Doncieux)(圖2)。卡密兒後來成為他的第一任妻子,為他生了二個孩子,但在他39歲(1879年)時去逝了。1867年他完成了<庭院裡的女孩>(圖3)畫中他描繪了一群衣著華貴的女子在花叢和樹下遊戲,他的這幅畫並不是想說明什麼思想,主要目的是如何表現在陽光照耀下,樹木、花草和人物衣服的變化,莫內懷著非常大的希望將它送去1867年的沙龍參展,可惜落選了。
圖2:<日本女子>,1875~76繪,模特兒是卡密兒。
圖3:<庭院裡的女孩>,1866~67繪
從1869年起,莫內的作品很難再入選法國官方的沙龍,他的畫既不能在沙龍展出,又賣不出去,且他的父親又反對他與卡密兒結婚,生活越來越困苦。甚至於一度投江自殺,幸運被救起。1874年他與志同道合的畫家、雕塑家共30名,聯合舉辦第一屆印象派畫展,<日出印象>(圖4)是莫內參展的一幅畫,也是畫展目錄的封面,印象派也因此畫而得名。
圖4:<日出印象>,替印象派創立門號,1872年畫,第一屆印象派的目錄封面。
這幅畫畫的是阿弗爾港的早晨,霧氣濛濛,太陽剛剛破霧,海上波光粼粼。畫面生動而富有詩意。其實這幅畫創作日期是二年前,即1872年。1874年參展時才由莫內取名叫<日出印象>,可是官方的一些評論家仍嘲諷<日出印象>,說它好像一張低劣的壁紙,因為官方評論家低俗的嘲弄,莫內和他的朋友的作品,很難出售,生活更加困苦。
1879年愛妻卡蜜兒去逝,由他撫養二個未成年的孩子,接著1876年及1877年連續舉辦第二、第三屆印象派畫展,莫內的畫逐漸受到好評。1880年以後,莫內的生活和藝術開始有了新的轉機,情況逐漸轉好。
1883年這時莫內42歲,和愛麗絲(Alice)小姐(後來於1892年節與莫內結婚,成為莫內第二任妻子,1911年去逝),離開巴黎到40公里外的吉維尼(Giverny)居住, 1890年與同年出生的羅丹(August Rodin)舉辦聯展,獲得好評,建立良好的聲名,經濟狀況開始大為好轉,他把所租的房子連同院子一起買了下來。此後有一段時間,莫內足不出門,畫起房子附近的乾草堆,果然在1990~1991年,畫出舉世聞名的作品<乾草堆>(圖5),獲得強烈爭相收購,所有的畫都以高價賣到美國,1890年5月「莫內近期作品」展在杜郎.魯埃畫廊舉行(Paul Durand Ruel),展出15幅<乾草堆>,由吉弗魯瓦(Gustave Geffroy)為畫展的畫冊寫序,畢沙羅由衷的贊歎說:「他的畫,在我看來,光彩奪目,刊堪稱大師之作」。
圖5:<乾草堆>,夏末的晚上,1990~1991年繪。
後來他開始建造一個水上花園,以利他研究水光泛影、晨曦、霎霧、夕陽等景象,1892年,他建造了一個溫室栽花;不久又買下了一塊離住宅不遠的地基,想把吉維尼村附近的河水引進他院子裡的一個人工的池塘。這樣,形成了一座"水上花園"。但這個計畫因河水問題受到當地人的反對。莫內費盡了周折,才如願以償。後來,他又在池塘中架設一座日本式小橋,池塘的周圍種植垂柳和多種花卉;在池塘裡則繁殖了睡蓮。莫內把整個身心都投在這個池塘和他的睡蓮上面了,睡蓮成了他晚年描繪的主題(圖6)。
圖6:<睡蓮池>,1900年繪
此後27年裡,他幾乎再也沒有離開過「睡蓮」這個主題。 1900年底,初次展出他一系列的《睡蓮》作品,共13幅。畫上的睡蓮隱隱現現,浮在水面延綿不絕。那座日本式拱橋在他的畫上已覆蓋著索藤;池岸的背景是一片翠綠。
1909年5月,巴黎的畫廊裡又看到他的48幅《睡蓮》作品,人人為之拍手叫絕。1911年5月,莫內遭受非同小可的打擊,他的第二任妻子愛麗絲死了;緊接著醫生診出他的右眼患有退化性白內障。從此,莫內開始與他那悲劇性的生命鬥爭時期,他想以最大的毅力來畫完《睡蓮》,與即將到來的失明威脅相抗衡。他開始一連幾個小時呆坐在這座寧靜的水上花園裡,觀察水面。1914年,他又計畫在住所的東北角建造第三個畫室,以便在那裡架起高183釐米長366釐米的巨大畫布。這巨大的畫幅整整花去他12個年頭。不過,這次他不再把畫面分割成單幅,而讓它構成一個連續體。當宏大的<睡蓮>(圖6)連作安裝在巴黎奧朗熱利博物館一間圓形廳內四壁時,無邊無際的池水與蓮葉在富有裝飾情趣的環形油畫中展現出來,環繞在觀眾的周圍,使人頓生一種奇幻的感覺。
圖6:<睡蓮>1914~1917年繪
1926年12月5日正午,莫內在自己的寓所(巴黎維吉尼村)去世,享年84歲。臨終前,他囑咐把他的《睡蓮》連作贈送給國家。由於《睡蓮》油畫環形連作的獨特與宏偉,當它被安裝在奧朗熱利的橢圓形博物館內時,人們把它稱作"印象派的西斯庭教堂"。如今法國政府在吉維尼村他的池塘邊建造了一座圓廳型的博物館,廳內四壁陳列著《睡蓮》系列作品。這些作品環繞著觀眾周圍,池水和蓮葉無邊無際,虛幻縹緲,讓人們好像飄浮在水面上,十分奇幻和迷人,這也使博物館成為了巴黎最重要的旅遊景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