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Vicent Van Gogh)(简体) 江铭辉五梦网
荷兰画家- -梵谷,是印象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个感情炽烈、个性倔强的画家,后来得精神病自杀,他所画的《向日葵》最有名。不仅画法独创,而且在画中深深地灌注他的思想和感情。梵谷的画风,曾受日本浮世绘的启发,他那强烈的色调、大胆的运笔、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的许多画家,特别是野兽派画家产生巨大影响。
图1:高更1888年画的梵谷肖像(梵谷,荷兰人,1853~ 1890)
公元1853年3月30日,梵谷诞生在荷兰布拉邦(le Brabant)小镇,他的父亲是一位牧师,梵谷从小脾气倔强、沉默寡言、喜欢到野外散步,偶而也和弟弟- -提奥一起到河边垂钓,兄弟感情融洽。
梵谷在年少的时候(图2),并未在绘画方面展露头角,长大后,从事过画廊的见习店员、教师、煤矿场的传道士,但发现这些都不符合他的兴趣。直到27岁才决定献身绘画。
图2:16岁时的梵谷照片,存在阿姆斯特丹梵谷馆
但由于起步太晚,绘画技巧不够,画起来像12岁小孩画的一样,但与他感情慎深厚的弟弟提奥.梵谷(图3)确喜欢他的画。
这时候的提奥已经在哥尔比商行服务,有点地位和金钱。提奥一直鼓励和资助梵谷。梵谷也和他一位远房成名画家--表兄莫维学画,受到莫维细心的指导,可惜因学习意见不合,最后不欢而散。
图3:提奥.梵谷
此后梵谷结识一个30岁的妓女,并与她结婚,但她终因梵谷太穷,而重回妓院。离婚后的梵谷,又与邻居女孩相爱,但因为女孩的父母反对,小女孩服毒自杀。
梵谷受到这二次刺激后,将感情全部倾注在绘画上,并且慢慢走向成熟阶段,他终于找到自己要走的路,抛弃文艺复兴大师的风格。使用强烈的色调,表达主观的感受和激动的情绪。
1886年,梵谷到绘画风气盛旺的法国巴黎,接受印象派绘画的洗礼,抛弃他在荷兰时期的画风,画面的色彩也由暗褐色的色调,走向鲜艳明朗,这时他结交一些画家朋友,像秀拉(Georges Seurat)、高更(Paul Gauguin)、罗特列克(Toulouse Lautrec)等人。1888年,梵谷转往法国南部古都- -阿尔(Arles),继续作画,不久高更也来这里与梵谷同住在一起。阿尔美好的景色,使梵谷更致力追求画面高度的色彩与光线的感性,这时他的绘画技巧已达圆熟,脱离了印象主义的范畴,建立自己独特的风格。创作了不少的作品。如:向日葵(图4)、夜咖啡店(图5 )、桥,都是传世的杰作。
图4 :向日葵是梵谷的标致,1888年8月28日,梵谷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上说他在画向日葵时,画法更为单纯,但多年来未为人所识,他共画了10幅的向日葵。其中一幅于1987年卖了二千多万英磅,约新台币10亿元。
图5:1888年油画,夜咖啡店
但有一天,梵谷和高更却因绘画问题,争论起来,梵谷手持利刀追赶高更,高更只好逃到旅馆过夜,回到家里的梵谷,情绪激动,神智狂乱,他割下自己的左耳,包在信封里,包扎好伤口,然后到一个妓女家里,当作礼物送给她。
第二天,高更回来了,把梵谷送到医院,梵谷医好后,又回到画室工作(图6),但不久后,就发疯了。并且在牧师沙理斯(Frederic Salles)医师嘉谢(Paul Gachet) 细心照顾下,情况逐渐转好,梵谷为感谢医师的照顾,后来还为他作画,即后世称赞为传世杰作的「嘉谢医师」名画。(图7)
图7:嘉谢医生像,梵谷绘于1890年6月
1889年,梵谷由于精神病再度发作,他的弟弟将他送进圣雷米(Saint Paul De Mausole)的一家疗养院,住院期间,他一边忍受着病发时的痛苦,一边努力作画,这时他作出不朽的自画像和风景油画,如<鸢尾花>、<星夜>。
1890年7月27日,一个炎热星期日的下午,梵谷独自来到奥维尔(Auverssur Oise)郊外的麦田,亲自把手枪对着自己的胸膛,扣下板机,结束了他悲惨的一生。在他死的前一天,他画了「麦田上的乌鸦」(图8),阴暗的天空,有如暴风雨狂扫大地一般,而麦田被吹得一波一波倾斜,满天乌鸦四处狂飞,这番情景说明他死前的心境,充满不祥的征兆。
图8:麦田上的乌鸦,1890年梵谷画
梵谷死后6个月,他的弟弟也因悲伤过度,亦随之去逝,流下一段兄弟情深的佳话。梵谷就像一团热火,轰轰烈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也因为燃烧过烈,一下子就熄灭了,他短短10年绘画生涯中,弥补印象派单面性的描绘,成为野兽派和表现主义的先驱,他与塞尚、高更并列为印象派后其三大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