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Vicent Van Gogh, 荷蘭人, 1853~ 1890) 江銘輝 五夢網
荷蘭畫家- -梵谷,是印象派後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個感情熾烈、個性倔強的畫家,後來得精神病自殺,他所畫的《向日葵》最有名。不僅畫法獨創,而且在畫中深深地灌注他的思想和感情。梵谷的畫風,曾受日本浮世繪的啟發,他那強烈的色調、大膽的運筆、獨特的藝術風格,對後來的許多畫家,特別是野獸派畫家產生巨大影響。
圖1:高更1888年畫的梵谷肖像
西元1853年3月30日,梵谷誕生在荷蘭布拉邦(le Brabant)小鎮,他的父親是一位牧師,梵谷從小脾氣倔強、沉默寡言、喜歡到野外散步,偶而也和弟弟- -提奧一起到河邊垂釣,兄弟感情融洽。
梵谷在年少的時候(圖2),並未在繪畫方面展露頭角,長大後,從事過畫廊的見習店員、教師、煤礦場的傳道士,但發現這些都不符合他的興趣。直到27歲才決定獻身繪畫。
圖2:16歲時的梵谷照片,存在阿姆斯特丹梵谷館
但由於起步太晚,繪畫技巧不夠,畫起來像12歲小孩畫的一樣,但與他感情慎深厚的弟弟提奧.梵谷(圖3)確喜歡他的畫。
這時候的提奧已經在哥爾比商行服務,有點地位和金錢。提奧一直鼓勵和資助梵谷。梵谷也和他一位遠房成名畫家--表兄莫維學畫,受到莫維細心的指導,可惜因學習意見不合,最後不歡而散。
圖3:提奧.梵谷
此後梵谷結識一個30歲的妓女,並與她結婚,但她終因梵谷太窮,而重回妓院。離婚後的梵谷,又與鄰居女孩相愛,但因為女孩的父母反對,小女孩服毒自殺。
梵谷受到這二次刺激後,將感情全部傾注在繪畫上,並且慢慢走向成熟階段,他終於找到自己要走的路,拋棄文藝復興大師的風格。使用強烈的色調,表達主觀的感受和激動的情緒。
1886年,梵谷到繪畫風氣盛旺的法國巴黎,接受印象派繪畫的洗禮,拋棄他在荷蘭時期的畫風,畫面的色彩也由暗褐色的色調,走向鮮艷明朗,這時他結交一些畫家朋友,像秀拉(Georges Seurat)、高更(Paul Gauguin)、羅特列克(Toulouse Lautrec)等人。1888年,梵谷轉往法國南部古都- -阿爾(Arles),繼續作畫,不久高更也來這裡與梵谷同住在一起。阿爾美好的景色,使梵谷更致力追求畫面高度的色彩與光線的感性,這時他的繪畫技巧已達圓熟,脫離了印象主義的範疇,建立自己獨特的風格。創作了不少的作品。如:向日葵(圖4)、夜咖啡店(圖5)、橋,都是傳世的傑作。
圖4:向日葵是梵谷的標緻,1888年8月28日,梵谷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上說他在畫向日葵時,畫法更為單純,但多年來未為人所識,他共畫了10幅的向日葵。其中一幅於1987年賣了二千多萬英磅,約新台幣10億元。
圖5:1888年油畫,夜咖啡店
但有一天,梵谷和高更卻因繪畫問題,爭論起來,梵谷手持利刀追趕高更,高更只好逃到旅館過夜,回到家裡的梵谷,情緒激動,神智狂亂,他割下自己的左耳,包在信封裡,包扎好傷口,然後到一個妓女家裡,當作禮物送給她。
第二天,高更回來了,把梵谷送到醫院,梵谷醫好後,又回到畫室工作(圖6),但不久後,就發瘋了。並且在牧師沙理斯(Frederic Salles)醫師嘉謝(Paul Gachet) 細心照顧下,情況逐漸轉好,梵谷為感謝醫師的照顧,後來還為他作畫,即後世稱讚為傳世傑作的「嘉謝醫師」名畫(圖7)。
圖7:嘉謝醫生像,梵谷繪於1890年6月
1889年,梵谷由於精神病再度發作,他的弟弟將他送進聖雷米(Saint Paul De Mausole)的一家療養院,住院期間,他一邊忍受著病發時的痛苦,一邊努力作畫,這時他作出不朽的自畫像和風景油畫,如<鳶尾花>、<星夜>。
1890年7月27日,一個炎熱星期日的下午,梵谷獨自來到奧維爾(Auverssur Oise)郊外的麥田,親自把手槍對著自己的胸膛,扣下板機,結束了他悲慘的一生。在他死的前一天,他畫了「麥田上的烏鴉」(圖8),陰暗的天空,有如暴風雨狂掃大地一般,而麥田被吹得一波一波傾斜,滿天烏鴉四處狂飛,這番情景說明他死前的心境,充滿不祥的徵兆。
圖8:麥田上的烏鴉,1890年梵谷畫
梵谷死後6個月,他的弟弟也因悲傷過度,亦隨之去逝,流下一段兄弟情深的佳話。梵谷就像一團熱火,轟轟烈烈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但也因為燃燒過烈,一下子就熄滅了,他短短10年繪畫生涯中,彌補印象派單面性的描繪,成為野獸派和表現主義的先驅,他與塞尚、高更並列為印象派後其三大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