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的故事  2010-01-17 中国十二月的花神简体

 

中国十二月的花神      江铭辉 五梦网
十二月的花神
 
美丽的世界不外乎是由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花朵和人世间的爱共同组成。人们自古以来对花就有特殊的感情。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杜甫看到花而伤心流下眼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以菊表示闲云野鹤,「牧童遥指杏花村」是杜牧以杏花表示酒,「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节来」这是晏殊看到花落时,感到光阴一去不回头。各种不同的花就像各种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人生。
 
花神或称「花姑」,最初始于唐朝,传说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是百花的生日,每到这天人们以芳酒鲜花祭花神,请戏班演戏,演出十二个月各月花神的故事。并依照礼俗祭拜花神,向花神祝寿,以祈愿风调雨顺、富贵平安、吉祥如意。而随着季节的替换,百花纷纷绽放,缤纷大地,为人们的生活添加色姿,于是爱花借花的人也为百花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加上历代文人墨客的吟咏百花,从而造就出十二花神,正所谓「日日有花开,且月有花神」。
  这十二月(请记住是农历,不是今日的国历,二者相差一个多月)的花及花神是:
正月:梅花,花神:寿阳公主。
二月:杏花,花神:杨贵妃。
三月:桃花,花神:息夫人。
四月:牡丹花,花神:男花神:李白;女花神:丽娟;貂婵。
五月:石榴花,花神:钟馗。
六月:荷花,花神:西施。
七月:蜀葵,花神:李夫人。
八月:桂花,花神:徐惠。
九月:菊花,花神:陶渊明。
十月:芙蓉花,花神:石曼卿。
十一月:山茶花,花神:汤若士。
十二月:水仙花,花神:娥皇、女英。
 
正月:梅花,花神:寿阳公主
 
梅花是中国传统的名花,不畏严寒,冒着凛冽的霜雪,具有坚毅不屈和清高不妥协的精神,中国人将它与松、竹合称岁寒三友。梅花先百花独占春光,浴雪而开,中国江南一带的清冷、潮湿、冬季又在零度上下,最适合冷艳淡香的梅花开放。传说中梅花的花神是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据说寿阳公主于寒冷冬天在宫中的默林赏梅,疲倦后小睡于殿檐下默林的旁边,正好一朵梅花落到她的前额上,留下五瓣红色的痕迹,她醒后自己并没有发现,可是看到她的人都觉得她额上印着梅花的痕迹,显得更娇艳动人,于是宫中少女们粉粉模仿,以梅花印额,叫做「梅花妆」,因此以后的人就说寿阳公主是梅花精灵的化身。寿阳公主死后,人们就称她为梅花神。
  
图:寿阳公主是梅花精灵的化身。死后,人们就称她为梅花神。
 
二月:杏花,花神:杨贵妃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花,以杏花为名的杏花村遍及安徽、山西、河南、山东、吉林、江苏各地。杏花它淡红色的花柔美宜人,尤其开在春季,给明媚的春天,添加不过少春色。「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生动的美丽风景。
中国是杏的故乡,种植杏树的历史久远,庄于的书中记载着:「孔子游乎辎惟之林,休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瑟。」叙述了孔子在山东曲阜县讲学的情形。「杏坛」一词,是由于该地遍植杏树,孔子常于该处讲学授课。演变至今,后人将讲学的地方.称为「杏坛」。杏坛除了表示是讲学的地方外,医界也将其自称为「杏林」。
  
图:丰腴的美人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死后,唐明皇仍不死心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到处寻找。她被称为杏花神。
 
中国民间的传说,二月的杏花神是杨贵妃,杨贵妃的娇美可由诗人白居易长恨歌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看出她原是一个民间女子,后来被一位官吏收为义女,带到长安,做了唐玄宗第八个儿子的妃子,后来为唐玄宗霸占为自己的妃子封为贵妃,安禄山造反叛乱,玄宗皇帝带着她出奔四川,走到马嵬坡,当龙武将军陈玄礼军队,重重包围玄宗行宫时,他们以杨贵妃和其从兄杨国忠乱国为由,先杀杨国忠,再要求玄宗赐杨贵妃自缢。可怜一代艳姬,年仅卅八岁就这样吊死在路祠旁边的杏树上。等到安禄山之乱平定以后,玄宗皇帝赶来准备为她移葬时,杨贵妃已经是只剩一堆白骨,留下迎风招展的一颗开满杏花的树了!
 玄宗回官以后,曾令道士「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去寻找杨贵妃的魂魄,可是死始终找不到,从此杨贵妃成为杏花的花神。
 
三月:桃花,花神:息夫人
 
桃花姿态优美,花朵丰腴,色彩艳丽,长期被誉为美人,盛开时明媚如画,犹如仙境,乃有所谓的“世外桃源”。 中国阴历3月称为桃月,桃花盛开着,告诉春天的来临,也是青年男女忙着谈恋爱的季节,充满爱情的喜悦。「诗经」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也说明中国古代以春天的桃花作为爱情与婚姻象征的习俗。
唐朝诗人崔护年少时,在桃花盛开之际到郊外游玩,他来一个小村庄,怒放的桃花下,幽雅的小舍门前有位娴淑美丽的姑娘对其微笑,崔护惊为天人。适逢女父归来,崔护向他说:「今秋闱若侥幸得中,当来娶令媛。」不料该年秋试,崔护并未考取进士,因此未上门求亲。
第二年春天,桃花依旧盛放,崔护赌物思人,再次前往桃花村,不料门扉紧闭,才知道姑娘已忧郁而死,崔护在伤心下,在门扉提诗,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流传至今。
 
  
图:息夫人的爱情如飘落的桃花,随风而逝,息侯自杀了,她也殉情,时间正是阴历3月,桃花盛开时。楚地的人将她称为桃花夫人是桃花守护神。
 
 
传说中的桃花神是息夫人,她是春秋时代楚国息侯的夫人,在一场宫庭夺权中,楚文王灭了息国,并娶息夫人为妻,可是息夫人情有所钟,有一天,趁文王出游打猎时,跑回息侯那里,可是时不我予,她和息侯的爱情也如飘落的桃花,随风而逝,息侯自杀了,她也殉情,时间正是阴历3月,桃花盛开时。楚地的人因此将息夫人称为桃花神,也叫桃花夫人。
 
四月:牡丹花,花神:男花神:李白;女花神:丽娟;貂婵
牡丹,被尊为「花中之王」,它与梅花并列为中国的国花,每年的4月下旬是中国洛阳的牡丹花节。唐代诗人陈正封有牡丹诗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这便是「国色天香」一句的由来。
中国人对牡丹的狂热,宋、明、清一直承袭不衰,唐朝尤其开风气之先,据说杨贵妃特别喜爱牡丹,宫中遍植牡丹,唐明皇更是常和杨贵妃在牡丹丛中饮酒作乐。
唐玄宗在位时,长安牡丹空前繁盛。在一年的晚春,唐玄宗来到兴庆池东边的沉香亭前观赏牡丹。有大臣说,有一棵牡丹一天四色,早上深红,中午深青,晚上深黄,半夜又成了粉白色。唐玄宗听罢,留宿看牡丹,叹道:「真乃奇花。」过了几天,唐玄宗又带杨贵妃前来赏牡丹,命乐师李龟年助兴。唱了几曲,玄宗听了全是旧词,不悦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词?」速令召李白进宫。烂醉的李白被带进沉香亭,唐玄宗即要他作诗助兴。李白看了看牡丹与贵妃,出口成章: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疑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淮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三首诗一气呵成,花即人,人即花,唐玄宗细细品味,觉得把杨贵妃写得比
牡丹还美,很是满意。
牡丹是中国传统的名花,花中之王。花朵大而且美丽、高雅,形、色均富于变化。一般来说,一株牡丹有十至一百朵的花,其中也有达到千朵的纪录,古代牡丹一直象征「富贵」和「繁荣」。
传说中的牡丹花神男花神是李白,女花神有人叫丽娟,有人说是貂婵,诗人李白生在举城狂热牡丹花的唐朝,奉唐玄宗的命令,作了名垂不朽的清平调三章吟咏牡丹花。成为牡丹花神可说实至名归,可惜身为男人的李白,要当雍容华贵的牡丹花神,总觉得不如由漂亮女人来担任较佳。好在女牡丹花神有二位,一位是汉武帝的宠妃—丽娟,她是丽质天生大美人,能歌善舞,传说歌声之处,百花随之起舞。貂婵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漂亮,连月亮都自叹不如。
  
 
图:李白生在举城狂热牡丹花的唐朝,奉唐玄宗的命令,作了名垂不朽的清平调三章吟咏牡丹花,成为牡丹花神。
  
图:女牡丹花神,汉武帝的宠妃—丽娟,她是丽质天生大美人,能歌善舞。
 
五月:石榴花,花神:钟馗
  
图:钟馗嫉恶如仇的火样性格,恰如石榴火红的刚烈性情,再加上端午正值石榴花开,因此大家就把钟馗视为石榴花的花神。
 
农历五月俗称榴月,「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五月盛开的石榴花艳红似火,有着火一股的光辉,因此许多女子都喜欢将榴花戴在云鬓上,增添娇艳。
 
公元二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 域时,将原产于欧洲东南部及伊朗、阿富汗等中亚国家的石榴引入中国,石榴别称安石榴。张骞携石榴种返国后,汉武帝命人修建上林苑,将石榴移入御花园栽植。
 
古代中国所以那么喜欢石榴,一方面是因为石榴的实用价值,另方面是因为它象征多子多孙,石榴又称「天浆」,传说吃了石榴以后可以使人青春永拄,「天浆」只有神仙才能吃到,古代的中国人很喜欢做如此的神仙梦的,比如说吃了仙桃可以长生不死。
 现在,我们常说一个男人迷上了某一个女人,就是「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事实上是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许多穿石榴裙的女于,古代女子每到了五月石榴花开的时侯,她们就采集石榴花,捣碎研汁染布,制成红色群子,不但凡间的少女穿红色的石榴裙,连仙境中的仙女,也是以红裙吸引神界的登徒子们。
  
五月石榴花神的传说,最著名的是钟馗,每年五月是疾病最容易流行的季节,
人们通常会于端午节时,在家门上贴钟馗的画像辟邪,画中的钟馗虬须怒目.狰狞可怕,手拿费剑,青筋暴露,是民间相传的「鬼王」。生前性情暴烈正直的钟馗,死后更誓言除尽天下妖魔鬼怪。 钟馗嫉恶如仇的火样性格,恰如火红石榴的刚烈性情.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敬仰,再加上端午正值石榴花开,因此大家就把能驱鬼除恶的钟馗视为石榴花的花神。
 
六月:荷花,花神:西施
 
荷花生于碧池之中,每年农历六月迎着骄阳盛开,清香远溢,出淤泥而不染,实为花中之君子。
荷花又名莲花、水芝,诗人们又常称它为水芙蓉。说起荷花与睡莲的区别,古代所说的采莲无疑就是采荷花的莲子与莲藕,因为只有荷花才有莲子、莲藕,睡莲无莲子与莲藕,同时睡莲到汉朝时才随着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荷花出现在中国先民的生活中,历史悠久,《诗经》言:「山有扶苏,湿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等诗句。屈原在《离骚》亦提到:「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2500年前吴王夫差甚至于在太湖畔兴建人工的荷花池。
谈起荷花最脍炙人口的,应数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他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值,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名句名花,相映生辉。吟诗赏花,每每引起文人雅士遐想翩翩。人们为它的端庄素雅而叫绝,为它的挺拔俊秀而喝采,更为它的刚直不阿而赞美。
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 -- 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 人间成双成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鼓动和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使玉姬流连忘返,忘情的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得知勃然大怒,将玉姬打入湖底污泥中,永世不得再登天宫。身陷污泥中的玉姬,化为莲花,忍辱修行,从大地汲取了日月精华,毅然挺起了身,抬起了头,向无尽的苍穹骄傲地仰示自己绝色的脸庞。从此,人间多了一种既出世又入世,有着至丽至美玉肌水灵的鲜花。
作为六月荷花的花神,当然要数中国四大美人之首的西施。王维的《西施咏》云:「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西施名施夷光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人,曾接受越王勾践大臣文种的邀请前往五吴国当间谍,侍奉吴王夫差。江南秀丽的山水养育了她国色天香的容貌.因住在西村而被人称为西施。她常在夏天荷花盛开时到镜湖采莲,路人只见碧波荡漾,一叶轻舟,荷花飘香,美丽的倩影仿若天仙下凡如同那连绵的山水,让人流连顾盼。
  
图:荷花的花神,是中国四大美人之美丽的倩影仿若天仙下凡如同那连绵的山水,让人流连顾盼。首的西施,她美丽的倩影仿若天仙下凡如同那连绵的山水,让人流连顾盼。
 
七月:蜀葵,花神:李夫人
 
蜀葵因为最早在四川被花现,因此称为蜀葵。又由于花大艳红,枝株可达2、3公尺,故别名一丈红,它开于夏末秋初,花朵大而娇媚,颜色五彩有粉红、水红、黄、乳黄、白色、深紫等,它一般于端午节开花,因此也叫端午花。其中黄蜀葵又称秋葵,是一种朝开暮落的花,文人所说的「昨日黄花,就是指秋葵。唐代的诗人岑参感到黄花生命的短暂,而想到青春转眼即逝,不是正像凋落的黄花吗?青春既然如此短暂,何不秉烛夜游呢?因此他的「蜀葵花歌」「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
  
图:七月蜀葵的花神相传是红颜薄命的汉武帝宠妃李夫人。李夫人生得花容月貌,有着倾国倾城的绝代风华。
 
七月蜀葵的花神相传是红颜薄命的汉武帝宠妃李夫人。李夫人生得花容月貌,有着倾国倾城的绝代风华,她的兄长李延年曾为她写过一首极其动人的歌,即:「北方有住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寝倾人城,再颅倾人国,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夫人脱俗的仙姿,让人只能在梦中想象和神往。可惜天妒红颜,李夫人因病早逝,真是一夕秋风菱葵落,倾国倾城的风华竟殒化为霓裳般的幻梦,成为永远的梦境。
 每到七月.蜀山丽水分外娇娆,蜀葵娇嫩的花苞迎着第一缕阳光缓缓绽放出娇姿,无奈佳人已经天人永隔,她微微绽开的笑靥,随风舞落,飘然而逝,惹人惆
怅。由于李夫人短暂又绚丽的生命,宛如秋葵一般,可怜世间痴情人儿为她缱绻徘徊,人们称她为七月蜀葵的花神。
 
 
 
八月:桂花,花神:徐惠
桂花虽然不美丽动人,但却具浓香,几公里都闻得到所以叫「九里香」,自古以来即被视为「君子的节操」。且树木寿命长,可达数百年。桂花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早在中国战国时代,人们就用它浸酒、作食物的香料、提炼香精。桂花又名木犀,花朵细小呈淡黄色、黄白色或红色,香气浓郁突出,红色的桂花据说是与石榴接枝,所以开红花,亦叫丹桂。因为桂花为八月花之盟主,所以农历八月又称为桂月。
把桂花放在酒里就是桂花酒,放在茶里,就是桂花茶,用开水泡桂花,就是桂花汤,将桂花加甘草、米粉等作成糕,就是广寒糕。
相传桂花的花神是唐太宗的妃子徐惠, 她是徐孝德的女儿,喜欢作诗,文采华美,深得太宗嘉许。生于太宗贞观元年,死于高宗永徽元年,年二十四岁。  
图:桂花的花神是唐太宗的妃子徐惠,喜欢作诗,文采华美。
 
据说徐惠生下五个月大时就能叫出父母的姓名。四岁通论语及诗,能把把《四书》、《五经》念得滚瓜烂熟。八岁已善属文,能出口成诗。父亲徐孝德想考考她的才华,就叫她模仿离骚写篇关于桂的文章,徐惠提笔就写了「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思;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徐孝德看了大感震惊。自是她的盛名原远播京师,徐惠11岁时为太宗所闻,一道圣旨召入宫,乃纳为才人。求知欲旺高的她得以有机会遍览群书,入宫后仍手不释卷,才学和见识也进步的更快了。李世民看到徐惠如此好学,不久把她由最末等的才人封为婕妤,后又升为九嫔中的第八级充容。
有一次,李世民派人叫徐惠来见自己,本来兴致挺高,结果徐惠迟迟不来。李世民等了很久很久,一肚子烈火。当徐惠珊珊到来的时候,李世民一幅怒气冲天。徐惠何等的聪明,马上发现李世民的不愉快,但她只是嫣然一笑,挥笔写了一首诗给丈夫消气。诗的内容是: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李世民读完之后,哈哈大笑,怒气一下子全消失了。
太宗死后,徐惠因悲成疾,相思成灾,太医开方熬药,她竟然坚决不肯服药。第二年死了,年仅24岁。后人因她才情出众.而且写过咏桂花的诗篇,就封她为桂花的花神。
 
九月:菊花,花神:陶渊明
 
梅、兰、竹、菊四君子的菊花,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礼记,月令》就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的记载,自此以后,历代咏菊之文不绝,菊花开在九月,古时候九月九日的重阳节也称为菊花节,人们在这一天开菊宴,喝菊花酒,据说是菊花酒令人长寿并且能够秘灾。汉代以来,每年重阳喝菊花酒的风气更为盛行,不但菊花可以酿酒,菊花木身也是或仙的仙药,求仙寻道的朱儒和康风于就是因为长期吃菊花而成为神仙。屈原离骚说:「夕餐秋菊落英」。菊花不但可吃,吃了菊花可以成仙,就是动物长期吃菊花,也是可以修成正果的。
菊花至少有一百五十多种类,以黄色菊花为正,因为黄色是中央土色,因此大黄菊是菊中的上品。
千古以来真正知菊的人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屈原,另一个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屈原是失意的诗人,陶渊明是田园诗人。因此九月菊花的花神,自然是那一生爱菊如痴的陶渊明。他为菊花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佳句。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记载,某年九月九日重阳节,陶渊明枯坐在自宅旁边的菊花丛中,采下菊花欣赏、把玩。难耐无酒,这时忽闻马蹄声近.原来是江州刺使王弘派人送酒来了,于是他以采下菊花当下酒物,与来人,欣然酌酒,直到醉茫茫。
这个故事后来流传到民间,每到重阳节,饮菊花酒,感受陶渊明的闲情逸致,体会他那淡泊独立的精神,便成为民间的一大习俗。
  
 
图:九月菊花的花神,是那一生爱菊如痴的陶渊明。他为菊花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佳句。
 
十月:芙蓉花,花神:石曼卿
 
芙蓉花原产中国四川省,根据《蜀都杂记》记载:「蜀城谓之芙蓉城。」五代时,后蜀的国君孟昶下令成都城中到处栽植芙蓉花,每当秋天来临时,成都城内遍地开满芙蓉花,因此成都亦叫芙蓉城。据说孟昶所以遍植芙蓉于成都,是因为他的爱妃花蕊夫人特别喜欢芙蓉花的缘故,「冰肌玉骨」的花蕊夫人在当时是闻名天下才貌双全的大美人。
芙蓉花虽然大而美艳但是只有一天的寿命,且看它一日三色,早晨开始绽放时是粉红色或白色,到了中午盛开时是桃红色,黄昏凋零时又变成深红色,故又叫三醉芙蓉。
除了人间有芙蓉城外,据说虚无缥缈的仙乡,也有一座开满红花的芙蓉城。芙蓉的花神相传是宋朝大诗人、大书法家石曼卿。 石曼卿个性豪爽,为人诚恳,非常喜欢饮酒,而且酒量过人。他因为过量饮酒而英年早逝,故去逝以后,诸多诗、酒好友纷纷作诗凭吊。后来传说有人在仙境开满红花的芙蓉城遇到他。芙蓉城仙境圣地,绚丽非常,神仙因为石曼卿善饮酒.而芙蓉艳如酒,因此让他做了芙蓉城的城主。」这个带着神化色彩的故事被人们争相传诵,于是后人即以石曼卿为十月芙蓉的花神。
  
图:芙蓉的花神相传是宋朝大诗人、大书法家石曼卿;传说他死后,作了仙乡的芙蓉城主。
 
十一月:山茶花,花神:汤若士
 
山茶花原产于中国,距今约有2700年之久,云南的大理可说是山茶花的故乡,山茶花经久耐开、深浅浓淡的韵致,是花中极品,中国四大美女的王昭君,在汉元帝以和亲的方式下嫁给匈奴。流传后世的昭君出塞图,就是身披雪白毛裘,怀抱一具琵琶,发鬓镶着一朵红艳的山茶花。以山茶花具有不畏风雪来表明自已坚贞的节操。
小仲马(Alexandre Dumas)的名著「茶花女(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是一部以茶花为题材的爱情悲剧,其内容大致如下:
有一位一个出身名门贵族的青年阿尔曼,第一眼看到玛格丽特时,就被她那脱俗的美貌所吸引,疯狂地爱上了她。玛格丽特和阿尔曼交往不久之后,也被阿尔曼的挚爱所感动,双双坠入情网。
但是阿尔曼的父亲为了维护家门声誉,激烈反对,并逼迫玛格丽特和他的儿于断绝往来。玛格丽特无奈,只好暗然地离开了阿尔曼。直到阿尔曼明白一切真相,跑到玛格丽特身边时,美人已香消玉殒了。
白色茶花的花语是「无瑕的魅力」,红色茶花的花语「含蓄的美」。这是最适合茶花女气质了。
山茶花的形状有单瓣和重瓣二种,花色五彩缤纷,有粉红、大红、紫色、白色、金黄色,万紫千红,互相争艳,在春节期间,增添浓厚节日气氛,广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文人们喜欢山茶花是由于到了冬天以后丽紫嫣红的花部不见了,而唯独山茶的缘故。山茶耐寒但不适宜盆栽,「雪里开花到春晓;世间耐久孰如君」、「玉洁冰寒自一家,偏惊对此山茶花」等诗都是赞赏山茶的这种特性,孔子说岁寒后知松柏之后凋,山茶也正如后凋之松,像是一个不与世俗同流的高漯之士。
  
图:山茶花的花神榆樾的曲园杂事集说是汤若士,汤若士也就是明代的剧作家汤显祖,他不为朝廷恶势力如山茶花般的屹立于岁寒中所以被尊称为山茶花的花神。
 
十一月山茶花的花神传说纷纭,榆樾的曲园杂事集说茶花的花神是汤若士,汤若士也就是明代的剧作家汤显祖,以着有紫钗、还魂、南柯、邯郸四记出名,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便饱读诗书,性格刚正不阿。
另外也有记载说:白居易是山茶花的花神,白居易以「长恨歌」备受称赞而闻名于世。诗人不畏强权的情操,也如同山茶般不畏寒风暴雨,因此也尊他为山茶的花神。
万历五年(1577)汤显祖进京赶考,因不肯接受首辅张居正的拉拢,结果两次落第。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他33岁时,即张居正死后次年,才考中进士。汤显祖中了进士后,仍不肯趋附新任首辅申时行,故仅能在南京任虚职。在职期间,与东林党人交往甚密。万历十九年(1591),他又写了《论辅臣科臣疏》,揭发时政积弊,抨击朝廷,弹劾大臣,因而触怒了神宗皇帝。之后被谪迁广东。后又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汤显祖在地方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深得民心,但最终还是因不满朝政腐败,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回乡,在临川建了一座闲居,号「玉茗堂」,从此致力于戏剧和文学创作活动,终其一生。他不为畏朝廷恶势力,如山茶花般的屹立于岁寒中,是一个不与世俗同流的高漯之士。所以被尊称为山茶花的花神。
 
十二月:水仙花,花神:娥皇、女英
 
《水仙花志》说:「水仙花得水则鲜,失水则萎,初名水鲜,谐音得名水仙。」
寒冬十二月,陆地上的花是腊梅,水中的花是水仙,它们是真正的岁寒之友,水仙被称为花中的雅客,因为水仙有香气,但不是浓郁的芬芳而是一股淡淡的清香,水中的水仙也如水中的莲,都是祇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水仙花是点缀元旦和春节重要的冬令时花,其碧叶如带,芳花似杯,幽香沁人肺腑,常用清水养植,被人们称为“凌波仙子”
水仙的花神相传是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娥皇、女英原是尧帝的女儿,二女同嫁于舜,姊姊为后,妹妹为妃.三人感情甚好.后来舜在南巡时驾崩,娥皇与女英悲痛欲绝.竟双双殉情于湘江。上天怜悯二人的至情至爱.于是将二人的魂魄化为江边水仙,二女也就成了腊月水仙的花神。
水仙花在中国另一个傅说,据说:有个住在长离桥的姚姥姥,在十二月夜半大寒的时候,看到流星坠地,落下的填石化为朵朵水仙,姚姥姥摘下水仙吃了。于是就怀了孕,生了一个女儿。聪明贤淑,名为女史,所以在中国,水仙花又叫女星,或称姚花女。
回教的创始者穆罕默德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快叫拥有两片面包的人,拿面包去换一盒水仙吧!因为,面包虽然是肉体上所必需的粮食,但是水仙却是人类心灵上的粮食……。」
民间相传水仙花是洛神的化身,洛神是伏羲的女儿宓妃,因溺毙于洛水,而成为洛水之神,称为洛神。
 
  

图:水仙的花神是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后来舜在南巡时驾崩,二女殉情于湘江。上天怜悯二人的至情至爱.于是将二人的魂魄化为江边水仙。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