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  2009-11-02 悖论(簡体)

悖论

 悖论是指一种推理过程:它看上去是合理的,但结果却矛盾的。在悖论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论调:由它的真,可以推出它的假;由它的假,可推出它的真。 悖论的主要形式有下列三种。

一、似非而是

“似非而是”是一种论断看起来是错的,但实际上却是对的。 例1:若交换无穷级数各项的顺序,则该级数之和会改变,譬如:

(1)S=1-1+1-1+1-1+

  ‧S=(1-1)+(1-1)+(1-1)+.......=0

  • S=1+(-1+1)+(-1+1)+(-1+1)......=1

(2)S=1-2+4-8+16-32+......

  • S=(1-2)+(4-8)+(-16+32)+......=(-1)+(-4)+(-16)+......=-
  • S=1+(-2+4)+(-8+16)+......=1+(2)+(8)+......=
  • S=1-2+4-8+16-32+......=1-2(1-2+4-8+16-32......=1-2S

得:S=1/3

 
图1:将“A”字绕莫比乌斯带。


例2:若一个人将“A”字沿着莫比乌斯带(Mobius strip)面绕一圈回到原点,结果他发现“A”字走过莫比乌斯带的两面,且“A”字变成“∀”字,再从“∀”字变“A”字回到原点(图1)。

若将莫比乌斯带沿中线剪开,得到的是一个带子,不是两个带子(图2)。

 

图2:将莫比乌斯带沿中线剪开,得到的仍是一个带子。


例3:自然数的个数等于偶数的个数。 部分少于全体。对于有限集合来说是理所当然的。譬如1, 2, 3, 4, 5, 6, 7, 8, 9, 10的个数比2, 4, 6, 8, 10个数大。但是全体的自然数1, 2, 3, 4, 5, 6,………n……,把它去掉奇数成为2, 4, 6,……n……的偶数集合。请问自然数的个数大?亦或偶数的个数大?1874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G. Cantor)利用配对原则把它们配对起来:

 


康托尔发现自然数集与偶数集之间可建立了一个一一对应方式。因此推论这两个集合包含同样的个数。用完全相同的方法,我们可以在自然数集与具有下列形式的数字集:10, 100, 1000, 10000, ………之间建立起一个一一对应。为此,只需把自然数n对应于数字10n,即可得n→10n。这样就建立起所要求的一一对应。用同样方法,我们可以在自然数集与自然数平方的集之间建立n→n2之对应。数学家们已知道自然数、整数、偶数、奇数及有理数,它们之间都可建立一一对应。他们也称这些数集是可数集合。除了可数集合外,有没有不可数的数集呢?康托尔证明了无理数集或实数集是不可数的。它们的数目远比自然数大很多。

二、似是而非

“似是而非”是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是对的,但实际上却错了。这往往是由于忽视了一些概念和论断的适用范围,超出其应用范围而冒然使用这些概念和论断,从而导出谬论。

例1:若将有限集的性质应用无限集就可得得出错误的结论。

譬如:假设:∞表示无穷大,将∞加5之后仍为∞,因此:

∞+5=∞ 若从两边减∞,即得:

5=0 又把∞乘以2后仍为∞,因此, 2‧∞=∞ 若两边除以∞,即得

2=1

由于会发生如上述的错误现象,故绝对不要把∞当作有限数处理。

例2:错误的开平方

譬如:1-3=4-6

所以:1-3+9/4=4-6+9/4.........(1)

因为:a2-ab+b2/4= (a-b/2)2

故若设a=1,b=3

则:1-3+9/4= (1-3/2)2……………(2)

若设:a=2,b=3

则:4-6+9/4=(2-3/2)2………(3)

由(1)、(2)、(3)得:(1-3/2)2=(2-3/2)2

即:1-3/2=2-3/2

所以1=2

为什么会有错误呢? 我们的回答是,此问题计算至:

 (1-3/2)2=(2-3/2)2为止是正确,但是因而导出1-3/2=2-3/2 ,并进而导出1=2的部分就错了。

事实上,从a2=b2可以得a=b或a=-b 故在上列的计算中以为只能得a=b就是错的地方,事实上,至 (1-3/2)2=(2-3/2)2为止是正确的,而接下去应该是1-3/2=2-3/2或1-3/2=-(2-3/2)。 又,因为1-3/2=2-3/2不可能成立,故应变成1-3/2=-(2-3/2)

例3:以零去除任何数。 譬如:任意非零的两数a,b,且a=b;
若两边乘以a,则a2=ab;

若从两边减b2,则a2-b2=ab-b2; 把两边分解因式,即得:

(a+b)(a-b)=b(a-b)……………….(1)

两边除以a-b,得a+b=b

从两边减b,即得a=0

因此,所有的数都等于零。会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完全是(1)式用a-b=0去除的原因。

例4:芝诺(Zeno)悖论:

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提出阿基利斯(Achilles)和乌龟赛跑的悖论。阿基利斯是古希腊一位善跑的战将。芝诺假设阿基利斯比乌龟跑得快十倍。乌龟先跑100公尺,阿基利斯再开始追它,如此阿基利斯却永远赶不上它。因为阿基利斯到达龟的起点时,乌龟已又在他前面10公尺,当他再跑10公尺时,乌龟又跑1公尺,他又往前跑1公尺时,乌龟又前进0.1公尺,如此类推,虽然阿基利斯逐渐接近乌龟,但芝诺说,乌龟总跑在阿基利斯的前面一点点,阿基利斯绝对赶不上乌龟。可是经验告诉我们,阿基利斯很快的超越过乌龟。

 三、一系列推理看起来好像自圆其说,可是却导致逻辑上自相矛盾

例1:说谎者悖论:

克利特(Crete)岛上的伊比孟德斯(Epimenides)说:「所有的克利特岛上的人都是说谎的人。」如果他说的是实话,那么克里特人都是说谎者,而伊比孟德斯是克利特人,他必然说了假话。如果他确实说谎,那么克里特人就不一定都是说慌者。因此出现逻辑上的矛盾,这个悖论是古希腊人在公元前六世纪提出的。

例2:理发师悖论:
著名理发师悖论是英国人罗素(B.A.W. Russel)提出的。一个理发师招牌上写着:我给城里一切不自己刮脸者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请问!谁给这位理发师刮脸呢﹖如果他自己刮脸,那他属于自己刮脸的那类人,按其规定他不能自己来刮。如果由别人给他刮脸,那他就属于不自己刮脸者,按其规定他要给不自己刮脸者刮脸,因此其他任何人不能给他刮脸。

例3:“这句话有八个字”(这句话有几个字?七个字?!显然与原句说有八个字不符,但说原句有八个字是对的,又与实际不符。)


例4:在墙壁上张贴布告“不准张贴”。


 

图3: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

 

图4:艾丽斯正梦见国王,国王也同样梦见艾丽斯,只要艾丽斯一醒国王就马上消失,同样国王一醒艾丽斯也会消失。


例5:最有趣的是数学家兼作家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英国人,1832~1898年)(图3)在〈爱丽斯镜中游记〉中,有一段艾丽斯梦见国王,国王也正在梦见艾丽斯的故事。根据刘易斯的写法,爱丽斯碰到了红色国王。国王睡着了,〈特威德勒弟〉告诉爱丽斯,国王正梦见她,她只是国王睡梦中的人,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只要国王醒来,艾丽斯就会消失了。实际上艾丽斯也在作梦梦见国王,因此只要艾丽斯一醒,国王也会消失(图4)。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