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错?
前些日子我参加一对夫妇的宴会,席中有一位贵宾是心理学教授。饭后,
大家围坐客厅闲谈,那位教授讲了一篇爱情故事。娓娓道来,大家入神听着。故事是这样的。
A城与B城,分处河的两岸,中间仅以一座木桥相通。A城住着一位年轻美丽的少妇,嫁给一位年长的富商。几年后,她发现丈夫热衷事业,对她冷落,于是她开始另找爱情。
她毫无困难的认识在B城的一位年轻英俊的诗人,每天早上10点,她都赴B城约会,但总是在丈夫下午4点她先生回家前,驾
车过桥,赶回。一天下午,山洪爆发,河水暴涨,冲走了两岸间唯一的木桥。因此她不能赶在丈夫回家前驾车过桥回来。
唯一返家的办法,是搭乘下游的渡船。她匆忙赶到码头,打开皮包,掏钱买船票时,发觉分文未带。船夫是位年轻的小伙子,她偶尔没有开车走路去与情人约会时,也搭他的船。算与她有些认识,相信会让她赊欠。没想到这位年轻的船夫,格于船主的规定,无法破例让她赊欠,并说:实在是船主的规定,爱莫能助。
万般无奈之下,她急得只有折回情人家,向他要100元渡船费,然而,她的情人坚决拒绝她这个要求,说道:「妳难道不明白吗?我爱妳甚于一切,如果我给你100元,那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什么了?即使是100块钱,都会破坏了我们之间的关系,也许妳觉得这种论调的可笑,但若是坚持要这100块钱,我们之间就永无见面机会了。」
她盛怒之下,立即冲出,开车再度回到河边,但见河浪滔滔,既恨情人之虚伪,又惧丈夫的责骂,一横心,往河里跳下去。第二天,尸体被捞起,可怜的少妇年纪轻轻就丧失一条宝贵生命。
各位!你觉得这位少妇的死,谁应负最大的责任?教授问。
坐在中间一位富商模样的中年绅士,说道:「这个少妇,咎由自取。她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作这类无耻的事以前,她就应该想到这种恶果!」
我们的男主人,犹豫了一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我们都知道,妇女们情感冲动,大部分不能对她们自己的行为负责。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以为那个摆渡的小伙子,在这个决定性的时刻,面临一项重大抉择;不但不知通权达变,反而将责任推给不在场的老板,这种道义上的儒弱,导致了他这种不可原谅的行为。」
我们的女主人不以为然,她说:「你们男人就是这样!任何女人都知道被丈夫冷落的滋味,如果,不是先生的冷落,相信她绝对不会去爱别人,同时,如果不是他使她觉得惧怕,她也不会急着回家,这种男性至上的伪君子,怎么没有会没有错呢?」
一位公司经理辩解道:「船夫祇不过是尽他应尽的职责;不赊欠是他对雇主的一项承诺,必须遵从。倒是那位可爱又可恨的情人,行为似假道学,他的自私和自以为是的罗曼蒂克观念,等于为这位少妇判了死刑,这种教条主义者,食古不化,应该受到严厉制裁。」
坐在最旁边,一位穿着时髦的妙龄少女,慢慢说道:「话说回来了。这位少女能不能打电话告诉先生,今晚在一位女朋友家过夜?或是向别人借100块钱?或哄她的情人,放弃那种愚笨的想法?同时,年轻的船夫真能挡得住她的撒娇吗?所以办法多的是,为何她不用呢?我们为什么老是在道义上绕圈子?为何不由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呢?」
众议纷纷,莫衷一是。最后,大伙儿请教心理学教授。
教授答道:「也许每个人都要负责,究竟谁应负最大责任?我不感兴趣。但是由大家的答案,我可以或多或少的知道每个人的性格和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也许由上述的讨论中,大家已经注意到了!」
从这他们回答问题的性格,我认为如下,你认为如何?
1.与中年绅士意见相同者,认为一个人的行为要自行负最大责任,别人最多只能从中帮忙。
2.与男主人意见相同者,痛恨遇事推诿给第三者,不敢勇以负责的人。
3. 与女主人意见相同者:认为一件事情之发生,最先引发者要负最大责任。
4. 与公司意见相同者,认为凡事没有不变真理,不可食古不化,许多价值观可 随时空改变而重新衡量。
5.与妙龄少女意见相同者,认为生命是可贵的,不可随意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