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簡介
圖:智力在14歲以前大幅成長,以後漸趨緩慢,18歲時達到高峰。因此生理年齡最高是15,以15計算。
IQ中文翻作智商,英文叫 Intelligence Quotient,IQ是取英文字首的簡稱,以下是IQ的計算方法:
(智力/生理年齡)×100
智力在14歲以前大幅成長,以後發展的速度漸趨緩慢,18歲時達到高峰。因此智力的生理年齡最高是15,超過15歲以後,分母(生理年齡)以15計算。
智力測驗的創始人是法國教育部特殊學級經營法委員會委員皮內(Alfred Binet)先生,他於1905年為了區別正常兒童與智能不足兒童,作了一份含30個問題的智力測定標準,後來流傳到世界各地,經改良而成現在型態。
圖:Alfred Binet,法國人,心理學家,生於1857年死於1911年。
智力測驗在軍中曾廣泛使用,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為了選拔優良的軍官和士兵,率先開發團體智力測驗法。
表中所示即智商的測試標準,智商超過140以上,只有0.6%,即100人不到1人,可說人間的成龍、成鳳。生活的環境對智商也會影響,同時創造力、美術、音樂的天才,從智商的測試看不出來,時下另有人發明其它IQ的測試,如前一陣子流行的EQ、美術IQ、音樂IQ……等等,所謂行行出狀元,智力測驗成績不理想者,只要其它IQ如美術IQ、音樂IQ……等等高人一等,不必為了自己IQ不夠高而煩惱。
分類
|
智商
|
出現率(%)
|
天才
|
140以上
|
0.6
|
優秀
|
120〜139
|
9.9
|
正常
|
上
|
110〜119
|
16.0
|
下
|
90〜109
|
47.0
|
標準以上
|
70〜89
|
23.5
|
魯鈍
|
50〜69
|
2.9
|
痴呆
|
25〜49
|
0.1
|
白痴
|
25以下
|
0.1
|
表:智商的分類和出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