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花语--杜鹃花 爱的喜悦
图:杜鹃花像村家的小姑娘,那么清丽洒脱在各角落绽放着。
淡淡的三月天 杜鹃花开在山坡上
淡淡的三月天 杜鹃花开在山坡上 杜鹃花开在小溪畔
多美丽啊 像村家的小姑娘 像村家的小姑娘……,这首儿耳熟目详的歌谣,充分描述了杜鹃花又美律丽又平易近人的特性,它像村家的小姑娘,那么清丽洒脱在各角落绽放着。
花形、花色千变万化
杜鹃花的生命力超强,既耐干旱又能抵抗潮湿,无论是大太阳或树荫下它都能适应,杜鹃花的高度最小只有几寸,最高可达6公尺。通常有5个片花瓣,在中间的花瓣上有一些比花瓣略红的红点。它的形状。花形千变万化,有漏斗型、盘型、管型、铲型,花色分为白、红、紫、橙、粉红、紫红、镶边、洒金等应有尽有。叶片也是变化多端。最厉害的是它不怕都市污浊的空气,因为它长满了绒毛的叶片,既能调节水分,又能吸住灰尘,最适合种在人多车多空气污浊的大都市,可以发挥清静空气的功能。它可说洁身自爱,真正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花了,因为它全株有毒,尤其是花与叶。
杜鹃花别名叫映山红、满山红、应春花,在台北街道杜鹃花到处可见,是台北市的市花,台湾大学也广植杜鹃花于校园,使得台大有「杜鹃花城」的美称。
望帝化为杜鹃
图: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不断啼叫着「不如归!不如归!」,导致啼出血来,血落在一种花上,把花染红了,这种花后来就被叫做杜鹃花。
中国早在南北朝时代,已有杜鹃花的记载,到了盛唐时,更有许多吟咏杜鹃花的诗词歌赋出现。也因为杜鹃花在中国栽培的历史悠久,民间流传的相关故事特别多,而且全部带着悲情的凄美情节。
流传最广的是:
中国周朝,四川蜀国有一位爱民的望帝叫杜宇,因爱慕臣子的妻子,心感愧疚,禅让给该臣子离开了蜀国,但仍念念不忘他的人民,死后化为杜鹃鸟,不断啼叫着「不如归!不如归!」,导致啼出血来,血落在一种花上,把花染红了,这种花后来就被叫做杜鹃花。杜鹃原本是鸟的名字,该鸟本来叫做子鹃,因为当地百姓怀念望帝「杜宇」,乃将此鸟命名为杜鹃。这种鸟的舌头很红很大,叫起来露出红红的舌头,远看就像流血一般。四川的杜鹃花颜色较为艳红,鸟活动旺盛的时期和杜鹃花开的时期都一样在春天,当地百姓就将这两种生物联想在一起。
唐朝诗人李商隐为此作了一首叫「锦瑟」的诗来歌咏这段传说。诗的内容为: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流传2:
舜帝南巡到九嶷山,沿着河的右岸走上九嶷山,只见红色的杜鹃花遍野开放,舜帝高兴极了。可是穿过翠谷往左边走到村庄,却看到到处断壁残垣,只见百姓吃不饱、穿好不好、住的破破烂烂,心里十分难过。后来到了一位老先生的家里,舜帝问老先生:「你们为什么这么凄惨?」老先生回答说:「此地有妖怪盘据,欺侮百姓。」舜帝爱民如子,他沿着河的左岸寻找妖怪时,不禁放声痛哭,泪水洒落在杜鹃花上,花变成了白色。终于找到妖怪,将牠斩于河的左岸。从此,这条河的右边开着红色的杜鹃花,左边却开着白色的杜鹃花。
在中国史籍裹,另有一个有关杜鹃花的故事:
在<续神传>裹记载,浙西有鹤林寺,种了很多杜鹃花,每到春天杜鹃花如红霞般灿烂盛开着,花园裹住着三位女花神,她可以让杜鹃花不依时令盛开。有本名叫天祥人称殷七七的道士,他和浙西节度使周宝是好朋友,周宝召他到府上,以师礼尊敬,殷七七每天醉了就唱道:“弹琴碧玉调,药炼白朱砂。解酝顷刻酒,能开非时花。”周宝常让他试验,全都有灵验。
有一天,周宝向殷七七说:「鹤林寺裹种了很多天下奇花,可不依时序开花。重九节马上就要到了,你常说可以让花卉不依时令盛开,请问能不能使鹤林寺的杜鹃花在重九那天开花?」殷七七说:「可以」。爱的喜悦
殷七七在重九前二天便到鹤林寺裹寄住。睡到半夜梦见一位女子自称是花神说:「我是奉玉帝命令,到凡间管理此花。然而此花在人间已超过百年,不久就要让它回仙境去。因为你是有道的人,我可以让杜鹃花在重九为你盛开。」
第二天,寺里的杜鹃花果然开始绽开,至重阳节,花开得烂漫如春。不久鹤林寺失火,杜鹃花全都被烧死,果真应验了「回归仙境」的话!
杜鹃花是花中的西施
杜鹃花的花语代表爱的喜悦,据说喜欢此花的人纯真无邪。它素有“百花之王”的美称,映山红、满山红是杜鹃花的别称,杜鹃花开之时,像灼灼火焰,满山遍野,惹人喜爱,人们也以杜鹃花为吉祥如意和幸福美好的象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特别偏爱杜鹃花,直接称赞杜鹃花是花中的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