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花语—牡丹 富贵、羞怯 江銘輝 五夢網
图:牡丹,被尊为「花中之王」,中国人称它「国色天香」。
|
图:牡丹,被尊为「花中之王」,中国人称它「国色天香」。
花中之王、国色天香
牡丹,被尊为「花中之王」,它与梅花并列为中国的国花,每年的4月下旬是中国洛阳的牡丹花节。唐代诗人陈正封有牡丹诗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这便是「国色天香」一句的由来。
中国人对牡丹的狂热,宋、明、清一直承袭不衰,唐朝尤其开风气之先,京城长安每到春天花季,长约二十日,全城的人都放下工作,簇拥着去西明寺欣赏牡丹。据说杨贵妃特别喜爱牡丹,宫中遍植牡丹,唐明皇更是常和杨贵妃在牡丹丛中饮酒作乐。
依据聊斋传说,洛阳有位书生常大用,痴好牡丹,听闻曹州牡丹是山东一带最有名的,便前往观赏,一天清晨在牡丹园遇到一清纯美丽女郎陪着一位老婆婆,惊为天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这位女郎名为葛巾,她有一位和她一样漂亮的妹妹,也主动提议嫁给大用的弟弟大器。
婚后两年,葛巾姐妹各生一子,道出家世:「姓魏,母封曹国夫人。」,大用听后起疑心,心想曹州并无魏姓世家,何况大姓人家连着私奔两个女儿,怎么会置之不问?他便到曹州追根究底,发现「曹夫人」是一株牡丹,因这花在曹州为第一,所以当地人封它为曹国夫人。常大用心中大为惊恐,怀疑妻子是花妖,回到家后说出到曹州听闻,他的妻子听了,大怒,便叫妹妹把孩子带来,两个人各抓一个儿子往地下摔,葛巾和妹妹一起消失,几天后,儿子堕地的地方生出两株牡丹,当年就开花,一朵紫色,一朵白色,花朵像大盘那样大,非常美丽。此后,据说天下的牡丹再也没有超过洛阳的花美。由这个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可知,牡丹为何自古就被譬喻为「美人」的花啦:
因此牡丹的花语是:「富贵、羞怯」。
据说洛阳的北邙山从前是个牡丹山,每年一到春天,艳丽的牡丹花开满整个山野。山于牡丹太多,所以当地的人,毫不珍惜的砍下牡丹当柴火。当时有个年轻的农民叫春哥,看到牡丹被烧,觉得很可惜,就带回去栽培。有一年的仲秋月夜,一位美丽的姑娘出现在春哥家里,为了表示他对牡丹的栽培,赠送绣有牡丹的被子和手帕。春哥问:「姑娘从哪里来,为什么送我这么精美礼物。」,但姑娘骤然消失。仔细看手帕,竟然有一首诗:「芳名称为洛阳化,氓山领上是我家。感君一片惜花意,明年谷雨见奇葩。」翌年,春哥家里种的牡丹纷纷开出缸、黄、白、紫、绿、墨等各种颜色的化朵,于是很快地成为洛阳城的名花了。结果一代传一代,他把它培育成.甲天下的洛阳牡丹。
二乔,这个名字原本是三国时代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大乔与小乔是姊妹,雨人都长得十分漂亮,一个嫁给东吴的皇帝孙策,一个嫁给大将军周瑜。当时盘踞洛阳的曹操,准备消减东吴,建筑铜雀台,发哲要把二乔养在此地。但赤壁一役,吃了败仗.这个计划未能实现而结束。洛阳牡丹的名花中,有一种牡丹它会同时开出深缸典粉红两种颜色的花朵。更奇妙的是一轮花中有两种颜色的花,花色鲜艳而华美。故叫二乔。
唐玄宗在位时,长安牡丹空前繁盛。
在一年的晚春,唐玄宗来到兴庆池东边的沉香亭前观赏牡丹。有大臣说,有一棵牡丹一天四色,早上深红,中午深青,晚上深黄,半夜又成了粉白色。唐玄宗听罢,留宿看牡丹,叹道:「真乃奇花。」过了几天,唐玄宗又带杨贵妃前来赏牡丹,命乐师李龟年助兴。唱了几曲,玄宗听了全是旧词,不悦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词?」速令召李白进宫。烂醉的李白被带进沉香亭,唐玄宗即要他作诗助兴。李白看了看牡丹与贵妃,出口成章: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疑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淮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三首诗一气呵成,花即人,人即花,唐玄宗细细品味,觉得把杨贵妃写得比牡丹还美,很是满意。
唐朝由于经济繁荣.栽培牡丹更为兴盛,唐玄宗与扬贵妃也非常喜牵牡丹.因此在洛阳池东方建筑沈沓亭,两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观赏牡丹。
到了宋代,牡丹的品种增加了,色彩也丰富许多。哲宗时代.张訙峋的「洛阳花谱」中记起牡月的种类有169种。当时的栽培中心由长安移往洛阳,所以才会有「洛阳之花冠天下」之称。明代的牡丹栽培中心,又由洛阳移往安徽省毫州,新品种不断出现.栽培技术也不断升高。
清朝以后.栽培牡丹的中心地移往山束的曹州。
在中国,牡丹的品种繁多.单是花色就有黄、白、挑红、赤、紫、深紫、淡紫、绿等。花形有单瓣.半复瓣与复瓣,大体上可分为早生花.中生花.晚生花.寒牡丹。牡丹的根粗而肉多.可以作药用的是它的根皮,加工后叫丹皮。通常用在镇静剂,有解热凉血、活血除瘀之功效。
图:李白生在举城狂热牡丹花的唐朝,奉唐玄宗的命令,作了名垂不朽的清平调三章吟咏牡丹花,成为牡丹花神。
传说中的牡丹花神男花神是李白,女花神有人叫丽娟,有人说是貂婵,诗人李白生在举城狂热牡丹花的唐朝,奉唐玄宗的命令,作了名垂不朽的清平调三章吟咏牡丹花。成为牡丹花神可说实至名归,可惜身为男人的李白,要当雍容华贵的牡丹花神,总觉得不如由漂亮女人来担任较佳。好在女牡丹花神有二位,一位是汉武帝的宠妃—丽娟,她是丽质天生大美人,能歌善舞,传说歌声之处,百花随之起舞。貂婵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漂亮,连月亮都自叹不如。
牡丹是中国传统的名花,花中之王。花朵大而且美丽、高雅,形、色均富于变化。一般来说,一株牡丹有十至一百朵的花,其中也有达到千朵的纪录,古代牡丹一直象征「富贵」和「繁荣」,和民众的生活有极密切的关系。如诗歌、工艺、美术、绘画、图案等,由于牡丹象征幸福,所以中国每逢佳节就举办牡丹展示会助兴,牡丹的哉培在中国,已经有久远的坚史。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以药用植物而牡丹收录在「神农本草经」里。在甘肃省出土的东汉坟墓的医简上就有关于牡丹的叙述。由此可知早在雨干年前.己经把牡丹做为药用了。至于被当观赏的植物,根据「海记」」的记述:「隋炀帝开辟二百里土地做为西苑,昭示天下进贡各种花卉,于是从易州呈献二十箱牡丹。」由此可见,在隋代已有牡丹了。
4. 李白醉写清平调
3.「二乔」的传说
2. 洛阳牡丹 甲天下
清代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中,写了这样一段故事:1200多年前.武则天把唐改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皇帝。在某年冬天.武则天和上官婉儿在御花喝醉酒,无意中被腊梅的香气所吸引,竟胡言乱语地下令说:「明天朕将游上苑,立刻通知春天已经到了,所有的花要连夜开放,不准晨风吹起以后才开。」结果百花惧怕,不敢违逆天子之命,在翌晨接二连三冒着寒雪绽开,唯独牡丹不从,于是忿怒的武则天遂下令将牡丹连根拔起,即刻烧毁,之后再流放到东边的都城洛阳(唐朝京都是长安)。结果牡丹花威武不屈的性格传遍天下。
1.「洛阳红」的传说
除上述聊斋传说「葛巾」外,有关牡丹的传说甚多,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