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花語—牡丹 富貴、羞怯 江銘輝 五夢網
圖:牡丹,被尊為「花中之王」,中國人稱它「國色天香」。
|
花中之王、國色天香
牡丹,被尊為「花中之王」,它與梅花並列為中國的國花,每年的4月下旬是中國洛陽的牡丹花節。唐代詩人陳正封有牡丹詩曰:「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這便是「國色天香」一句的由來。
中國人對牡丹的狂熱,宋、明、清一直承襲不衰,唐朝尤其開風氣之先,京城長安每到春天花季,長約二十日,全城的人都放下工作,簇擁著去西明寺欣賞牡丹。據說楊貴妃特別喜愛牡丹,宮中遍植牡丹,唐明皇更是常和楊貴妃在牡丹叢中飲酒作樂。
依據聊齋傳說,洛陽有位書生常大用,癡好牡丹,聽聞曹州牡丹是山東一帶最有名的,便前往觀賞,一天清晨在牡丹園遇到一清純美麗女郎陪著一位老婆婆,驚為天人,一見鍾情,結為夫妻。這位女郎名為葛巾,她有一位和她一樣漂亮的妹妹,也主動提議嫁給大用的弟弟大器。
婚後兩年,葛巾姐妹各生一子,道出家世:「姓魏,母封曹國夫人。」,大用聽後起疑心,心想曹州並無魏姓世家,何況大姓人家連著私奔兩個女兒,怎麼會置之不問?他便到曹州追根究底,發現「曹夫人」是一株牡丹,因這花在曹州為第一,所以當地人封它為曹國夫人。常大用心中大為驚恐,懷疑妻子是花妖,回到家後說出到曹州聽聞,他的妻子聽了,大怒,便叫妹妹把孩子帶來,兩個人各抓一個兒子往地下摔,葛巾和妹妹一起消失,幾天後,兒子墮地的地方生出兩株牡丹,當年就開花,一朵紫色,一朵白色,花朵像大盤那樣大,非常美麗。此後,據說天下的牡丹再也沒有超過洛陽的花美。由這個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民間故事可知,牡丹為何自古就被譬喻為「美人」的花啦:
因此牡丹的花語是:「富貴、羞怯」。
除上述聊齋傳說「葛巾」外,有關牡丹的傳說甚多,例如:
1.「洛陽紅」的傳說
清代李汝珍的小說《鏡花緣》中,寫了這樣一段故事:1200多年前.武則天把唐改為周.她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性皇帝。在某年冬天.武則天和上官婉兒在御花喝醉酒,無意中被臘梅的香氣所吸引,竟胡言亂語地下令說:「明天朕將遊上苑,立刻通知春天已經到了,所有的花要連夜開放,不准晨風吹起以後才開。」結果百花懼怕,不敢違逆天子之命,在翌晨接二連三冒著寒雪綻開,唯獨牡丹不從,於是忿怒的武則天遂下令將牡丹連根拔起,即刻燒毀,之後再流放到東邊的都城洛陽(唐朝京都是長安)。結果牡丹花威武不屈的性格傳遍天下。
2. 洛陽牡丹 甲天下
據說洛陽的北邙山從前是個牡丹山,每年一到春天,豔麗的牡丹花開滿整個山野。山於牡丹太多,所以當地的人,毫不珍惜的砍下牡丹當柴火。當時有個年輕的農民叫春哥,看到牡丹被燒,覺得很可惜,就帶回去栽培。有一年的仲秋月夜,一位美麗的姑娘出現在春哥家裡,為了表示他對牡丹的栽培,贈送繡有牡丹的被子和手帕。春哥問:「姑娘從哪裡來,為什麼送我這麼精美禮物。」,但姑娘驟然消失。仔細看手帕,竟然有一首詩:「芳名稱為洛陽化,氓山領上是我家。感君一片惜花意,明年谷雨見奇葩。」翌年,春哥家裡種的牡丹紛紛開出缸、黃、白、紫、綠、墨等各種顏色的化朵,於是很快地成為洛陽城的名花了。結果一代傳一代,他把它培育成.甲天下的洛陽牡丹。
3.「二喬」的傳說
二喬,這個名字原本是三國時代東吳的美女大喬和小喬。大喬與小喬是姊妹,雨人都長得十分漂亮,一個嫁給東吳的皇帝孫策,一個嫁給大將軍周瑜。當時盤踞洛陽的曹操,準備消減東吳,建築銅雀台,發哲要把二喬養在此地。但赤壁一役,吃了敗仗.這個計劃未能實現而結束。洛陽牡丹的名花中,有一種牡丹它會同時開出深缸典粉紅兩種顏色的花朵。更奇妙的是一輪花中有兩種顏色的花,花色鮮艷而華美。故叫二喬。
4. 李白醉寫清平调
唐玄宗在位時,長安牡丹空前繁盛。
在一年的晚春,唐玄宗來到興慶池東邊的沉香亭前觀賞牡丹。有大臣說,有一棵牡丹一天四色,早上深紅,中午深青,晚上深黃,半夜又成了粉白色。唐玄宗聽罷,留宿看牡丹,歎道:「真乃奇花。」過了幾天,唐玄宗又帶楊貴妃前來賞牡丹,命樂師李龜年助興。唱了幾曲,玄宗聽了全是舊詞,不悅說:「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詞?」速令召李白進宮。爛醉的李白被帶進沉香亭,唐玄宗即要他作詩助興。李白看了看牡丹與貴妃,出口成章: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疑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淮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
三首詩一氣呵成,花即人,人即花,唐玄宗細細品味,覺得把楊貴妃寫得比牡丹還美,很是滿意。
牡丹是中國傳統的名花,花中之王。花朵大而且美麗、高雅,形、色均富於變化。一般來說,一株牡丹有十至一百朵的花,其中也有達到千朵的紀錄,古代牡丹一直象徵「富貴」和「繁榮」,和民眾的生活有極密切的關係。如詩歌、工藝、美術、繪畫、圖案等,由於牡丹象徵幸福,所以中國每逢佳節就舉辦牡丹展示會助興,牡丹的哉培在中國,已經有久遠的堅史。早在西元前二世紀,以藥用植物而牡丹收錄在「神農本草經」裏。在甘肅省出土的東漢墳墓的醫簡上就有關於牡丹的敘述。由此可知早在雨干年前.己經把牡丹做為藥用了。至於被當觀賞的植物,根據「海記」」的記述:「隋煬帝開闢二百里土地做為西苑,昭示天下進貢各種花卉,於是從易州呈獻二十箱牡丹。」由此可見,在隋代已有牡丹了。
唐朝由於經濟繁榮.栽培牡丹更為興盛,唐玄宗與揚貴妃也非常喜牽牡丹.因此在洛陽池東方建築沈沓亭,兩個人一邊散步、一邊觀賞牡丹。
到了宋代,牡丹的品種增加了,色彩也豐富許多。哲宗時代.張訙峋的「洛陽花譜」中記起牡月的種類有169種。當時的栽培中心由長安移往洛陽,所以才會有「洛陽之花冠天下」之稱。明代的牡丹栽培中心,又由洛陽移往安徽省毫州,新品種不斷出現.栽培技術也不斷升高。
清朝以後.栽培牡丹的中心地移往山束的曹州。
在中國,牡丹的品種繁多.單是花色就有黃、白、挑紅、赤、紫、深紫、淡紫、綠等。花形有單瓣.半複瓣與複瓣,大體上可分為早生花.中生花.晚生花.寒牡丹。牡丹的根粗而肉多.可以作藥用的是它的根皮,加工後叫丹皮。通常用在鎮靜劑,有解熱涼血、活血除瘀之功效。
圖:李白生在舉城狂熱牡丹花的唐朝,奉唐玄宗的命令,作了名垂不朽的清平調三章吟詠牡丹花,成為牡丹花神。
|
傳說中的牡丹花神男花神是李白,女花神有人叫麗娟,有人說是貂嬋,詩人李白生在舉城狂熱牡丹花的唐朝,奉唐玄宗的命令,作了名垂不朽的清平調三章吟詠牡丹花。成為牡丹花神可說實至名歸,可惜身為男人的李白,要當雍容華貴的牡丹花神,總覺得不如由漂亮女人來擔任較佳。好在女牡丹花神有二位,一位是漢武帝的寵妃—麗娟,她是麗質天生大美人,能歌善舞,傳說歌聲之處,百花隨之起舞。貂嬋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漂亮,連月亮都自嘆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