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花语—桃花 爱情的喜悦 江铭辉 五梦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图:桃花姿态优美,花朵丰腴,色彩艳丽,长期被誉为美人,是青年男女忙着谈恋爱的季节,充满爱情的喜悦
桃花姿态优美,花朵丰腴,色彩艳丽,长期被誉为美人,盛开时明媚如画,犹如仙境,乃有所谓的“世外桃源”。中国阴历3月(约阳历4月)称为桃月,桃花盛开着,告诉春天的来临,也是青年男女忙着谈恋爱的季节,充满爱情的喜悦。「诗经」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也说明中国古代以春天的桃花作为爱情与婚姻象征的习俗。
桃都之山
有关桃的神话,最早当然是山海经的夸父逐日的故事,夸父是个巨人,他生于终年不见太阳的极北幽冥之诲,他要和大阳赛跑,最后在西方之山追上了太阳,但却被太阳灼伤了,感到口渴,想找水喝,他先一口氮喝干了黄河和渭水的水,但是还不够,于是他往北向大泽走,但实在太渴了,途中便倒下去,渴死了,临死前,他把手中的神杖抛向空中,化成了一片桃林,安心地去逝。
山海经又说在东万大海之中有「桃都之山」,山上有一棵做桃都的大树,每个树枝与树枝之间相隔三千里,桃树上面有一只天鸡,每天太阳从东方出来时,天鸡就开始鸣叫,于是天下的鸡群也随之啼叫,地上熟睡的人们,听到鸡叫,就已知黑夜过去,黎明已经来临。
桃都之山又叫度朔山,这棵蟠屈千里大桃树的北方就是鬼门关,守鬼门关是神荼、郁垒二天神,他们用桃木驱除恶鬼,也是中国传说中的第一代门神(第二代门神是唐朝的武将秦叔宝、尉迟恭),所以桃木在中国另有辟邪驱鬼的功能。除外西游记里的瑶池王母亲手栽种的三排360棵桃树,第1排仙桃人吃了可以成仙、第2排仙桃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第3排仙桃人吃了可以天地同寿。孙悟空经不起仙桃鲜红艳丽的诱惑,偷吃了。以上是中国古人对桃的信仰。
桃花的传说
有关桃花的传说无数,例如:
1. 桃花源是仙乡
汉明蒂时,有刘晨和阮肇二人到天台山采药,迷了路,忽看见一片桃林,吃了桃子,精神百倍,沿着桃林间的溪水而上,遇上二个绝色美女,二个美女把他们带回家,并且作为他们的妻子。在桃花仙乡下的刘、阮二人,因思乡心切,终于再度回到尘间,可是人间已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没有认识他的人。数年的仙乡生活,留下无限的惆怅。
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渔人,到了落英缤纷的桃花源,一离开便无法再进入,可见桃花源是个仙乡,可遇而不可求。
2.人面桃花相映红
唐朝诗人崔护年少时,在桃花盛开之际到郊外游玩,他来一个小村庄,怒放的桃花下,幽雅的小舍门前有位娴淑美丽的姑娘对其微笑,崔护惊为天人。适逢女父归来,崔护向他说:「今秋闱若侥幸得中,当来娶令媛。」不料该年秋试,崔护并未考取进士,因此未上门求亲。
第二年春天,桃花依旧盛放,崔护赌物思人,再次前往桃花村,不料门扉紧闭,才知道姑娘已忧郁而死,崔护在伤心下,在门扉提诗,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流传至今。
3.《桃花扇》:爱情悲欢离合的故事
明朝末年,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复社」人士侯方域在南京旧院结识秦淮名妓李香君,共订婚约,以诗扇定情,阉党余孽阮大铖暗送妆奁,藉拉拢侯方域,趁机结交「复社」人士。香君识破阮大铖的圈套,坚决退还妆奁。阮大铖怀恨在心。
之后,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重新得势,南明王朝建立后,阮大铖诬告侯方域暗中勾结左良玉背叛朝廷,迫使方域仓皇逃离南京。阮大铖继续强迫李香君改嫁党羽田仰,香君誓死不从,血溅定情诗扇。友人杨龙友将扇上的雪血迹点画成桃花,故名桃花扇。马、阮倒行逆施,朝政腐败不堪。清兵南下,史可法兵败身亡,清兵长驱直入,南明灭亡。几经波折,侯、李又再度重逢。但国已破,何以为家?因此他们终于撕破了桃花扇,分别出家。
桃花神--息夫人
图:息夫人的爱情如飘落的桃花,随风而逝,息侯自杀了,她也殉情,时间正是阴历3月,桃花盛开时。楚地的人将她称为桃花夫人是桃花守护神。
传说中的桃花神是息夫人,她是春秋时代楚国息侯的夫人,在一场宫庭夺权中,楚文王灭了息国,并娶息夫人为妻,可是息夫人情有所钟,有一天,趁文王出游打猎时,跑回息侯那里,可是时不我予,她和息侯的爱情也如飘落的桃花,随风而逝,息侯自杀了,她也殉情,时间正是阴历3月,桃花盛开时。楚地的人因此将息夫人称为桃花神,也叫桃花夫人。
桃花舞春风,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
桃花有丰富的花语例如貌美、诗情画意、聪明、爱情等。在男生,它代表风流倜党、有美女爱慕,在女生则风情万种,漂亮诱人。在此青年男女忙着谈恋爱的桃花季节,充满爱情的喜悦,祝福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