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錯?
前些日子我參加一對夫婦的宴會,席中有一位貴賓是心理學教授。飯後,
大家圍坐客廳閒談,那位教授講了一篇愛情故事。娓娓道來,大家入神聽着。故事是這樣的。
A城與B城,分處河的兩岸,中間僅以一座木橋相通。A城住著一位年輕美麗的少婦,嫁給一位年長的富商。幾年後,她發現丈夫熱衷事業,對她冷落,於是她開始另找愛情。
她毫無困難的認識在B城的一位年輕英俊的詩人,每天早上10點,她都赴B城約會,但總是在丈夫下午4點她先生回家前,駕
車過橋,趕回。一天下午,山洪爆發,河水暴漲,沖走了兩岸間唯一的木橋。因此她不能趕在丈夫回家前駕車過橋回來。
唯一返家的辦法,是搭乘下游的渡船。她匆忙趕到碼頭,打開皮包,掏錢買船票時,發覺分文未帶。船夫是位年輕的小伙子,她偶爾沒有開車走路去與情人約會時,也搭他的船。算與她有些認識,相信會讓她賒欠。沒想到這位年輕的船夫,格於船主的規定,無法破例讓她賒欠,並說:實在是船主的規定,愛莫能助。
萬般無奈之下,她急得只有折回情人家,向他要100元渡船費,然而,她的情人堅決拒絕她這個要求,說道:「妳難道不明白嗎?我愛妳甚於一切,如果我給你100元,那我們之間的關係,就變成什麼了?即使是100塊錢,都會破壞了我們之間的關係,也許妳覺得這種論調的可笑,但若是堅持要這100塊錢,我們之間就永無見面機會了。」
她盛怒之下,立即衝出,開車再度回到河邊,但見河浪滔滔,既恨情人之虛偽,又懼丈夫的責罵,一橫心,往河裏跳下去。第二天,屍體被撈起,可憐的少婦年紀輕輕就喪失一條寶貴生命。
各位!你覺得這位少婦的死,誰應負最大的責任?教授問。
坐在中間一位富商模樣的中年紳士,說道:「這個少婦,咎由自取。她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在作這類無恥的事以前,她就應該想到這種惡果!」
我們的男主人,猶豫了一下,發表了不同的意見:「我們都知道,婦女們情感衝動,大部分不能對她們自己的行為負責。從另一個角度看,我以為那個擺渡的小伙子,在這個決定性的時刻,面臨一項重大抉擇;不但不知通權達變,反而將責任推給不在場的老板,這種道義上的儒弱,導致了他這種不可原諒的行為。」
我們的女主人不以為然,她說:「你們男人就是這樣!任何女人都知道被丈夫冷落的滋味,如果,不是先生的冷落,相信她絕對不會去愛別人,同時,如果不是他使她覺得懼怕,她也不會急著回家,這種男性至上的偽君子,怎麼沒有會沒有錯呢?」
一位公司經理辯解道:「船夫祇不過是盡他應盡的職責;不賒欠是他對僱主的一項承諾,必須遵從。倒是那位可愛又可恨的情人,行為似假道學,他的自私和自以為是的羅曼蒂克觀念,等於為這位少婦判了死刑,這種教條主義者,食古不化,應該受到嚴厲制裁。」
坐在最旁邊,一位穿著時髦的妙齡少女,慢慢說道:「話說回來了。這位少女能不能打電話告訴先生,今晚在一位女朋友家過夜?或是向別人借100塊錢?或哄她的情人,放棄那種愚笨的想法?同時,年輕的船夫真能擋得住她的撒嬌嗎?所以辦法多的是,為何她不用呢?我們為什麼老是在道義上繞圈子?為何不由另外一個角度,去看這個問題呢?」
眾議紛紛,莫衷一是。最後,大夥兒請教心理學教授。
教授答道:「也許每個人都要負責,究竟誰應負最大責任?我不感興趣。但是由大家的答案,我可以或多或少的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和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也許由上述的討論中,大家已經注意到了!」
從這他們回答問題的性格,我認為如下,你認為如何?
1. 與中年紳士意見相同者,認為一個人的行為要自行負最大責任,別人最多只能從中幫忙。
2. 與男主人意見相同者,痛恨遇事推諉給第三者,不敢勇以負責的人。
3. 與女主人意見相同者:認為一件事情之發生,最先引發者要負最大責任。
4. 與公司意見相同者,認為凡事沒有不變真理,不可食古不化,許多價值觀可 隨時空改變而重新衡量。
5.與妙齡少女意見相同者,認為生命是可貴的,不可隨意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