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對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我曾有親身的體驗。
一九九○年我剛調派回台灣接任總經理職位時,由於當時人事流動率特別高,成為我在管理上的一大挑戰。為此,我特別花許多時間請教各國優秀的總經理與人事專家,許多人都建議應從「溝通」著手,而非僅靠任何策略或救急行動就能竟全功,這點在當時讓我感到相當意外。
往後一整年,我聽從這些前輩的建議,花了許多時間做內部溝通,除了傳統的作法,管理者將公司營運目標、方案告訴同仁外,我也特別徵詢員工對公司經營方針的看法,並鼓勵內部提案與書面建言,我們每季舉辦一次「總經理咖啡時間」(GM Coffee Talk),邀請同仁們用不具名書面方式提出問題或建議,再用趣味布偶或演員表演的方式公開問題,由我當場答覆,許多同仁都反應這種雙向溝通方式既有趣又有實際效益。
另外,我們也嘗試以內部刊物與信件,表達對員工的關心重視,建立更多種內部溝通管道,例如每年年初我都要寫一封信問候每位同仁及其家人,信中不僅檢討過去一年來我們所作的努力,同時也提出新的一年我們的工作使命,希望員工與他的家人都可以感受到公司對他們的器重。
當時為解決人員異動而推行的這些作法,至今我們都還在施行。我也很高興見到我們的人員流動率,從當時約20%降至往後每年都在5%~10%之間,從員工意見調查上,更發現同仁們對溝通項目的滿意度,年年都在提高。
我在九○年間致力於內部溝通管理,除了意外獲得總公司所頒發的總經理溝通獎外,也深刻體會到溝通確實是管理者重要的工作,尤其在邁入九○年代之後,傳統強調分工的管理觀念,也許有必要因應時代變遷而作調整。
像我們有時會聽到員工抱怨自己就像大機器裡的螺絲釘,就是因為大型企業結構容易使人產生疏離感,這時唯有從溝通管理著手,才能解開這個心結。目前一般企業裡,知識工作者佔最大比例,這些員工普遍受過良好教育,主動性高,也願意為公司貢獻所長,但他同時也需要更多的資訊,例如公司目標、經營策略與營運狀況等等,幫助他找到自己的定位,同時更能為公司的方向貢獻才能,產生更大的成就感。
所以我們除了提供員工本身工作訓練外,也盡可能公開公司各種資訊,例如:營業額、利潤、庫存、收款情形、每季全球財務數字等等,讓同仁隨時能掌握公司最新動態,同時也利用公佈欄、LED看板與個人電腦提供員工這些訊息。
結果我們發現這種資訊開放的工作環境,有助於優秀員工產生良性互動,同仁更主動推動工作,工作效率也明顯提升,曾經有個例子,有一次我們公開營業數字後,業務員與秘書發現他們負責的某項產品前一季庫存過高,於是就利用電話或拜訪客戶的機會,主動推廣銷售,果然在下一季就看到庫存明顯下降,他們的心中自然也充滿成就感。
另外,我們每日也公佈惠普總公司當日股價,由於60%以上的同仁擁有惠普股票,同仁可以感覺到由於他的投入與奉獻,公司營運一直上揚,這也是一種良性循環。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置身贏的團隊中,以籃球球員為例,即使是明星球員也希望加入第一流的球隊,在最佳的團隊中追求個人最佳表現,所以管理者塑造資訊開放的環境,正可以鼓舞同仁發揮自己專長,產生良性互動。
目前許多企業仍以少數高階主管為決策核心,很少放手讓基層員工也參與決策制定過程,事實上,員工是站在第一線接觸顧客的人,他們的意見可以迅速反應市場需求,是決策時的最佳依據,因此我們經常強調策略形成是經由全員參與的方式,如此在執行上也會獲得更多的支持,總之,聆聽員工意見永遠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職責。